社会学家霍克希尔德,提到一个“情绪劳动”的理论。
意思是,除了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之外,人还要在工作中进行情绪劳动。
在没必要的人事上纠缠太久,人将在情绪内耗中像撒气的轮胎渐渐瘪掉。
只有斩断多余的思虑,我们才能在工作中节约情绪,聚合起心理能量。
麦肯罗,曾是美国红极一时的网球明星。
但他的职业生涯很短,没打几场比赛,就销声匿迹。
有评论员说:麦肯罗很有力量感,但力量却被他的情绪分散掉了。比赛时,他时常因为一点小事就满腹疑虑,愁肠百结。球场上吸汗的白粉不合心意,他便反复想是不是有人故意刁难,想要暗算他;搭档没接住球,他忍不住骂两句,但又很快后悔,开始担心队友不喜欢他;自己一旦失误,便陷入无休止的自责,害怕观众对他失望,变得异常焦虑。每场球下来,就算还有体力,却也被各种“想法”搞得自己再也无力应战。相比之下,NBA的乔丹,就很少被情绪消耗。比赛打得好,他不会焦虑以后会不会发挥得更好;比赛没打好,他能迅速屏蔽掉外界的批评议论。无论怎样,他都按自己的节奏训练,专注地打好比赛。有段时间,他转行去打棒球,不少人当面指责:“你去不熟悉的棒球场,肯定会失败,这是很丢人的。”但乔丹却笑笑说:这有什么丢脸的,就算你们对我失望,也是你们自己的事。看过这样一段话:“工作干不好的根本原因,不是任务重压力大,也不是个人能力不行,而是大家的情绪能量太低。”我们之所以感觉累,不在于处理工作本身,而是情绪上的消耗太多。不想在工作中精神疲劳,我们要做的是减少内耗,提升情绪能量。博主@YouCore,有个情绪赋能的“三步法”。情绪发生前:生理优化。比如,通过早起跑步,吃一顿可口的早饭,去户外晒晒太阳,锻炼感知当下的专注力。情绪发生时:认知转换。遇到问题,碰上麻烦,往好的方面想,通过积极暗示来转换不良情绪。情绪发生后:行动转化。减少内耗,少想多做,用行动转移注意力,让自己专注做事。工作中,最忌凡事想太多,万事挂心头。把精力往回收,少一点胡思乱想,多一点具体行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