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弥小木
这一年,不管多忙,每天也一定会读几页书,或电子或纸质。读书,已经是刻在骨子里的一种动作。
遇见不一样的书,遇见不一样的世界。
在2023年的365天阅读中,选了又选,最终选了以下这15本(其中有的是套装)值得反复阅读的书。
《打开心智》
先生的书,永远值得放在案头。
《打开心智》的副标题是“人生破局的关键思维”,在这本书里,先生聊“大脑的底层原理、情绪、自我驱动、行动力、高效学习、深度思考、积极创造”,每一章每一小节都干货满满。
干货到哪一种程度呢?每一小节的内容,想要真正消化吸收,都得费一些脑细胞。先生的这本书,轻松好读也烧脑。《打开心智》一本书抵得上N本书,有概念的底层逻辑分析,也有具体行动的指南。
读过很多的书,写过很多的书评,唯独先生的书,在网络上,一句点评未曾有,一篇书评未曾写。只因为在这本书的底下,分享的高手太多,一想起要写先生《打开心智》的书评,第一次有了怯的心理。
现在想想觉得有点好笑,阅读原本就是很私人的一件事,既然觉得这本书很好,那就大胆地分享自己的阅读收获就好。
作为未写书评的弥补,把《打开心智》放在的第一本值得反复阅读的书。
《社会心理学》
我称之为一块“砖”,当时阅读后对这本书的评价是: 很多社会现象,都能在这本书里,找到答案。 啃完这块“砖”,对很多现象会有更深入地解读。
这本书对于非心理学专业的人来书,也很好读。 不管是版式的设计,还是内容的展示,不仅通俗易懂,还很丰富。
《儿童发展》
这本书也是一块“砖”,读这本可以全面了解儿童发展。 想要了解儿童发展的那些事,在这本书里,大都可以找到答案。
对孩子的发展多一点了解,在养娃这条路上,能多一点笃定。这本书最常被我当成工具书,有困惑时,会翻一翻,能得到很大的启发。
上海书城第一天开业时,在某一层的顶处看到了这本《儿童发展》,当时内心闪过的想法是:一本这么好的书,居然就那样束之高阁地被用来装饰,实在太可惜了。
想让更多的阅读者遇见一本好书,难道不是把这本书放在阅读者触手可及的地方?
总之,家有孩子的、从事教育事业的,这本《儿童发展》值得阅读。
《儿童怎样学习数学》
一本值得刷10遍的书。
只要你对孩子学好数学有困惑,就请翻开这本书。这本书被称之为“殿堂级数学教育著作”,虽然它的出版年是1990年。
但不得不承认,这本书的内容,值得一看再看并细细消化。
《少年与恶的距离》
大概因为大学读的是法律,虽然现在不从事相关职业,但依然对法律相关的新闻会多看一眼,尤其是有关校园霸凌的新闻。在那些经常出现的社会新闻里,背后的原因究竟是什么?
《少年与恶的距离》带来了很不一样的观点,这本书从“少年本身”的角度出发,让我们对“少年与恶”有了新的看法。
《如何让大学在一生中发挥最大作用》
千万别被这本书的书名所迷惑,内容并不局限于大学生。当时读的时候,最大的一个感触是,如果早个十几二十几年读到这本书就好了。
书中分享的是人生的通用进化指南,有案例、有分析、有步骤,它就像是身边的人生导师。哪怕是人到中年,书中的很多内容也让人很有收获。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
版本很多,偏爱这版,因为封面的灯塔。
这是一本常读常新的书,里面句句人间清醒。
《理性多元思考法》
讲思考的书籍有很多,但这本关于“提问”的内容,解答了之前困扰的问题,这点实在很惊喜。
而且读这本书有一个后劲,过了很久,依然会想起书中提供的思考方法,然后能让你更全面、更本质地看透一件事。
《演讲课》
这本书也是砖头般的存在。
关于演讲,看过很多的书,唯独看完这本,内心有很强烈想要行动的感觉。
“演讲”这件事,这本书是专业的。 专业到哪种程度呢? 有参考的模板,有细分的步骤,有手把手的教导。 从头看到尾,能将“演讲模板”深深刻在脑海里。
“演讲课”,不论哪个时代,都是一门必修课。 不管是想了解“演讲”这件事,还是想进入“演讲”的世界,这本书都是不可错过的一本经典教材。
《命悬一线 我不放手》
这个月熬夜看完的一本书。
这本书里,会看到医者的仁心。 也会看到,19个真实存在于生活中的人性善恶。 那些每个人都必须面对的生死话题,在这本书里,会找到很不一样的答案。
《我的骨头会唠嗑:法医真实探案手记》
同样是熬夜看的一套书,这套书有两本。
看得很过瘾,在法医的探案手记中,看见人性的阴暗面。 了解阴暗面,是为了更好地珍惜当下的生活。
《北洋夜行记3》
好吧,这本也是熬夜一口气看完的。
不管哪一个故事,都猜不到结局。 读完后,真正让人难忘的,其实是故事背后展现的人性。
《蒙曼女性诗词课 邦媛》
在诗词中看见历史上的24位文化女性,书中对诗词、人物的解读,让人看着特别地舒心。
《中国书法通识》
看这本,主要是因为孩子在学书法,老母亲对书法却了解不多。为了对书法多一点了解,才打开的这本书。
打开之后,才发现,居然这样好看。
这是一本妥妥的书法扫盲书,看完这本,总算了解有关书法的那些事。 以后陪娃买笔、买纸的时候,不再两眼一抹黑啥都不懂了。 以后再逛博物馆,也能稍稍看懂书画馆里的那些文人大作了。
很神奇的是,看完这本,调动了拿起毛笔自己也跟着写一写的好奇心~
写了吗?写啦!个人觉得写得还挺好~
《资治通鉴熊逸版第3辑》
去年看第2辑,今年看第3辑,照这样看下去,家里要收拾出一个特定的位置放这套书才行。
《资治通鉴熊逸版第3辑》虽然看着册书多,但一册册读下去,却是让人意犹未尽。 看的哪里是历史,更是历史背后的本质。
之前在童书展上,还遇到一位读者,刚好她也在看这套书,我们俩从童书聊到这套书,聊得停不下来。
一点小总结
《打开心智》、《社会心理学》、《儿童发展》、《儿童怎样学数学》、《少年与恶的距离》,这几本书属于心理学范畴。
没办法,谁让我偏爱心理学的内容呢?撇开偏爱的成分,以上分享的这几本书,也值得与大家相遇。
《如何让大学在一生中发挥最大作用》、《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这两本书可以当成人生的答疑解惑书,尤其是《给青年的十二封信》。
《理性多元思考法》、《演讲课》,思考和演讲这两项技能,无论哪个时代都不会过时。
《命悬一线 我不放手》、《我的骨头会唠嗑》、《北洋夜行记3》这几本都是熬夜看完的。故事很好看,人性值得深思。
《蒙曼女性诗词课》、《中国书法通识》、《资治通鉴熊逸版第3辑》这几本算是文化的通识课。
写在结尾的话
本来想从今年读过的书中选出10本,结果,超标啦~
从10到11、12、13、14、15,好吧,感觉不能再多了。
这是我今年读过的好书,亲爱的你,又读了哪些特别好的书?欢迎评论分享给我~
2024年,继续阅读,继续享受阅读的美~
Hi~我是弥小木
家有两娃,一儿一女(小学生+初中生)
佛系养娃的沪漂老母亲~
孩子们不同的年龄阶段,有不同的挑战课题。
老母亲一边学习怎样当妈,一边保持自我的成长。
分享女孩&男孩养育干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