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时间大家有一个共同的处境----与自己最亲近的人有了更多的相处时间,而这也给很多的家长带了了困惑,特别是孩子们的网课开始在家上,也给了日常习惯把更多精力用来照顾孩子生活得父母,一下子就开始要面对孩子的更多生活上的需求,直面孩子的学习要求(网课的学习要求一点也不亚于在学校的),更糟糕的是要面对孩子的各种情绪.
这确实是让父母们应接不暇.
基于此,在”三八”妇女节的时候我给油田的几百名女员工做了一个主题微课分享---“职业女性如何过上平衡的幸福人生”.
在答疑环节大家问得最多的就是关于面对孩子的情绪,如何处理的问题?这里有两个问题在里面,一是我们不了解情绪,当然首先是不了解自己的情绪,也不懂得孩子情绪背后的需求;第二是不会处理情绪,不知道如何处理自己的情绪,也更不懂得如何处理孩子的情绪(大多数的家长以讲道理的方式处理情绪,结果让情况变得更糟)
在此,分享一二(用换位法):
案例一:7岁的孩子不愿意学习,跟妈妈哭着说:不想学习了,学习太累了,作业都做不完。以效果为导向,如果你是那个妈妈,你要怎么说?
首先,是共情
嗯,太累了,是哈,来,告诉妈妈,哪个地方最累了?(身体累是没有问题的,是被允许的)
我会引导孩子把注意力放到身体上,去感受那个”累”的地方,这也是一个联结身体的过程.
其次,处理情绪
这个"累"它有多大呢?是什么颜色的?它会移动吗?你可以感受到它的位置吗?它让你有什么样的感受呢?如果让这个"累"自己表达,它会说什么呢?
允许孩子充分的表达情绪.
可以顺势带孩子做一个身体扫描的放松练习
这个和身体的联结过程也是一种渐进式的放松.
第三,帮助孩子区分
表达以后帮助孩子区分:你是真的”不想学习了”还是因为现在”累了”的时候不想学习了?
妈妈听到你说:你现在累了,所以现在不想学习了,对吗?
最后,引导选择
那我们现在来一起想想办法,看有什么办法来让你可以开心\轻松的写作业?或许可以不做了,等到明天再做(当然明天可能会多一些作业);或许可以选择休息一下,再做;或许可以我们把最难的部分先做了(这个可能是孩子说累了的原因之一,或许有羞耻感,隐藏在了底层);或许可以………看看还有什么办法?我们一起来想.可以吗?
案例二:小孩6岁了,对什么都感兴趣,什么都想学。今天想学跆拳道,给他报了兴趣班,过了两个月就哭闹着不肯去了。看着孩子身上的淤青,妈妈也心疼,就同意孩子不去兴趣班了。没过两天,孩子又说对钢琴感兴趣,信誓旦旦说自己一定能坚持下去。于是,妈妈花高价给孩子买了钢琴、报了钢琴班。同样的事情发生了,孩子没学几天就想放弃,妈妈不同意。导致家里每天都充斥着妈妈的骂声、孩子的哭闹声······想一想,在这个个案里,妈妈的信念是什么?她的行为准则是什么?你认可妈妈的信念吗?如果你是妈妈本人,你会怎么做?
首先,要问妈妈,你期待你的孩子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呢?你真正了解你的孩子的性格吗?了解他天赋和优势吗?
或许,这才是妈妈无法引导孩子去发展自己真正的兴趣的主要原因,这也是切入口,而非是如何选择去哪个兴趣班的问题。
其次,孩子养成“随意放弃”的习惯(习得性无助),这和父母的界限不清有关系,我们说的尊重孩子的选择,但不是放任,更不是放弃对孩子的正确引导。这里也折射出或许妈妈本人也是一个没有长远目标和自律的人,孩子是从父母身上学习来的(行为学习而非语言、道理),我们有时父母自己的言和行是不一致的额,所以,孩子也会出现混乱。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的很多信念是受父母影响的。
最后,要觉察孩子是想要通过这样的“作”来表达什么更深层次的意愿和需求呢?这里应该有孩子与父母的联结深层出现了问题,孩子会通过一定的方式来“呼唤”父母,所以,需要父母去觉察他们和孩子的互动模式是怎样的?
自我觉察如果我是那个妈妈:
首先,我会帮助孩子清晰未来的自己想要成为一个什么的样人?再来清晰什么是自己真正想要学习的。基于此,我会和孩子一起去承受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一起去面对。我孩子在六岁的时候开始学琴,过程中也有过放弃,但我们一起坚持,考过九级后,很长一段时间不弹琴了,最近她又买了一台琴,开始捡起来,还说好在自己坚持下来了,发现自己有这个天赋。
其次,如果孩子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出现情绪,我会先处理情绪,同理他,并耐心询问他不愿意继续学习的真正原因(有时孩子表达出来的和内在是不一致的,或许他不是不喜欢这个跆拳道了,是他不喜欢被打败的感觉,或许他不是不喜欢弹钢琴了,是他不喜欢那个老师或者。。。。。),先搞清楚真正的原因。帮助孩子去区分,再让孩子做出选择(帮助孩子看到更多的可能)。
当然,我也会选择我自己喜欢的事情做,并坚持下去,给孩子以榜样。我现在开始学习古琴,零基础,一年的时间,现在有时周末练习五个小时,也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孩子,她也在练习琵琶,每天三小时以上。
最后,如果是儿童时期的孩子,我会选择高品质的陪伴孩子,让孩子有安全感、有被爱的感觉,这样孩子在独立面对自己的时候就会安然很多,也愿意投入注意力去做当下的事情(孩子不能投入注意力根本的原因是安全感缺失)。
六岁的孩子是性格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是建立基本信心的关键时期(埃里克森八阶段理论:勤奋对自卑的冲突),这个过程虽然很痛苦,但是如果孩子不能通过完成任务的勤奋感中建立自信(勤奋感大于自卑感时,他们就会获得有"能力"的品质),反之,就会形成自卑的性格,这对他一生都有很大的影响。为此,作为父母要高度重视这一阶段孩子的性格形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