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被人推荐好几年了,一直没看,觉得这种鸡汤书看了然而并没有什么用处,一如网上的段子”喝过很多种鸡汤,依然过不好这一生“一样。只有你自己精心烹饪的鸡汤才最美味,但这本书很好的解剖了我们的心理,提供了一些方法和途径,让我们摆脱自我认知的束缚,学着如何与周遭的人和事轻松相处。
距离看完这本书快一个月了,细节的东西都忘记了,记得那天是下雨天,闲的没事干,花了一上午时间看完了,看书期间还处理了一起难忘的投诉事件。为什么说是难忘呢,首先是三年来第一次客户投诉,其二客户因为一双几百块钱的鞋子处理上的小小瑕疵把我控诉了半天,我记得我刚开始还诚恳的跟她道歉来着,待提出解决办法后,她不依不饶,我也懒得搭理,继续看我的书,一旁的微信就滴滴的响个不停,一边埋怨因为这点问题影响了她一天的心情,一边又抱怨为什么她总是会遇到这种倒霉的事情。待微信安静了几分钟,我又编辑一段我自己都觉得感动的话给她,并推荐这本书给她看看,结果发过去显示我需要好友验证,我只能呵呵了。
一定要感谢当时正在看这本书,心情也一点没受影响,反而为此失去她这个会员而轻松不少。她应该也算熟客,见了也有五六次了,每次都是板着脸来的,没见她笑过,看朋友圈知道她在地税局上班,从来都是别人对她们低头哈腰,她们对别人横眉冷对,一下子就明白为什么她不笑了,职业病,看来我们的气场不和,磁场不对。
看完这本书几天后,一个不太熟的朋友来找我聊天,倾诉她最近心情如何如何不好,我问她为什么,她也不知道她为什么,就觉得无聊。工作稳定,跟老公感情稳定,有两套房,我不知道怎么劝她,只能说也许你要个小孩就好了,后来我把书借给她看去了,我说也许你能在其中找到原因。
人往往是觉得外界的因素和环境影响了自己的情绪,而很少去反思自己是不是正因为有这种或那种情绪的存在而导致你周遭的环境才如此,不变的是他们,而情绪的变化却是自己。故而起伏不定,心情时好时坏,与人相处,先要学会自处才行。
我时常很羡慕把日子过成诗的人,也很佩服她们能把日子过成诗。
认识一个小我两岁的女孩,皮肤超白,身材超好,是我觉得活得自在的少有的人。早上换着花样给自己做营养早餐,坚持每周给自己订一束鲜花放家里,为了让花花放家里更漂亮,报了插花班学习插花;坚持晚上锻炼身体;每月坚持去做一次皮肤管理;每月坚持读两本书。每次见她就越发觉得她有气质,连看她的朋友圈都是一种享受。有时候想想,不是我们没有这种能力,而是我们常常拿其他的事情当借口而忘记了善待自己。
还认识一对夫妇,小孩跟我家多宝年龄差不多,在一个院子里因为小孩经常在一起玩而结识。他们都是香港大学研究生毕业,之前在大学里教书,有了小孩后他们辞去了以前的工作,回老家跟朋友做起了绿色农场,自然四季下的瓜果蔬菜除了供家人以外,城里很多都在他们家办会员购买。妈妈自从有个小孩后就开始研究中医,小二推拿之类的,小孩从小身体就非常好,平常的感冒发烧从不吃药打针。去年为了让孩子上华德福,举家搬到了秦岭脚下的村庄,过上了真正的田园生活,农忙的时候下地干活,不忙的时候妈妈践行中医,推广小儿推拿,爸爸吟诗作赋,上山为老人做志愿者服务。他们会因为农作物的长势好而感激上天,因发现路边一朵野花而欣喜,因孩子学会独自做饭而兴奋。经济拮据 ,却乐得逍遥,很多人想不通,但我觉得他们像书中的老人,有着人生的大智慧。
很多时候人的不快乐来自欲望太多,欲望难平,日久积压,难免心声怨气,所以找到本真的自我很重要。之前看了《断舍离》这本书,把家里乱七八糟的东西扔了一大推,扔完东西立马就觉得心里轻松了不少,有那么多没用的东西当初为何执意购买,其实就是当时欲望在作怪。不过以后还会继续买,只是买的时候会先想一想,该忍则忍,该出手则出手。河水川流不息,而水也不再是原来的水,但我想总归是进阶的。
记得以前看过一些列夫托尔斯泰的小说,现在只记得一句,“幸福的家庭都相似,不幸的家庭却各有各的不幸"。俗话说家家有本难念的经,能避免的我们当然要避免,无法避免的我们就顺应它又如何,我们可以选择我们自己的活法。歌德说,人类最大的罪恶是不快乐,那快乐就从善待自己开始,如果你快乐起来了,你周围的人肯定也会跟着你快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