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班里有些孩子学习比较吃力,于是在周末去报辅导班补课,希望能提高一下某些学科的成绩。
这应该是现在非常普遍的现象,而是孩子主动要报班实属不易,确实也是有上进心的体现。
但是,我在这些年的教学中却发现,很多时候报班并不是孩子努力学习的唯一途径,甚至有些时候也会弊大于利。
我们现在的教育,貌似在教孩子各种学科知识,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政治,知识被分门别类归结到各个学科,我们去学习,去记忆,去理解,最终再通过做题体现出我们掌握的程度。
所以,事情似乎很简单,哪一科不行就辅导哪一科,落下了就去补课,听老师再讲一遍,然后加深印象,继续刷题。
可是,学习,真的只是学习这些东西吗?
其实并不是。学习,其实是培养孩子学习的能力。是让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摸索一套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例如面对新的知识如何自学,不懂的问题如何解决,灵活的变式问题怎么触类旁通。这些东西,都是在学习过程中自己一点一点感知,一点一点积累的。这些,老师没办法教,也教不明白。
其实现在老师讲课,恨不得把知识揉碎了再教给学生,生怕学生不理解,学不会。甚至把定义如何理解,都给学生一一点透。可是,这样却不断助长了学生对老师的依赖,觉得学习就是要有老师讲,才可以进行。他们不再自己动脑去思考,不再自己想办法,只是希望能被动的吸收,慢慢就耗尽了学习的主动性。
所以,对于那些对课本都不了解的学生,我真的希望,你能先静下心来,好好读读课本,认真多看几遍,慢慢你就会发现,课本已经把知识讲得很明白了。不要总是觉得老师听老师讲课才有效,其实学习更重要的,是学会独立思考,有自学的能力。这样才能在面对变式的时候,依然游刃有余。
要知道,学习,不仅是学习知识,更重要的是养成自学的能力,简单的知识,不要依赖老师,自己多想一想,很多问题其实没有那么难。
PS:以上所讲的都是在学习基础知识时适用的。对于复杂的问题,还是应该请教老师。自学主要用来掌握课本上有的基础知识,如果要在基础之上提升成绩,老师的指导还是必不可少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