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析式解释有四个新变体:叙述性解释、拟人性解释、动作性解释、主观性纠正。
在实际操作中,每个新变体都以不同方式引起来访者对自身态度的即时转变。
除主观性纠正之外,其他三个解释的新变体的共同之处在于,不以向来访者直接进行陈述的形式展开。更多的是通过跨越式的、旁敲侧击式的干预获取来访者的意识而不引起来访者的抵抗。这便是它们的共同点:不会激起来访者的恐惧与对抗。这三个新变体都能让来访者温和地意识到自己压抑的情绪,有时他们甚至察觉不到这个过程。
叙述性解释是向来访者进行富有隐喻的讲述。
“拟人”是一种假想,它可以通过语言让逝者存活但永远不出现在人们生活中。
精神分析式拟人是指精神分析师干预过程中在向来访者说话的同时,赋予让来访者痛苦的无意识幻想中的次要人物声音。精神分析师将自己代入这个次要人物,用他的口吻与来访者说话。
要知道,精神分析师不仅认同来访者意识里的感受,还认同无意识幻想中的主角——那个孩子——的感受。因此精神分析师会做到双认同:认同面前来访者的情绪,和他从前作为孩子的压抑情绪。这不是指与咨询现场的来访者共情,而是指与无意识幻想中的孩子共情,而是指与幻想场景中的次要人物共情。
因此,拟人性解释或精神分析式拟人是指,精神分析师以来访者无意识幻想中次要人物的口吻进行解释。有时精神分析师也会让幻想中的两个人物进行对话,甚至会让其中一个角色与精神分析师自己对话。
如果用精神分析领域的术语来说,那就是压抑的东西在精神分析师的话语和拟人性解释的吸引下浮出水面。
精神分析师要想实现拟人性解释,需要满足以下三个条件。
第一个条件,十分了解来访者的症状和情况。
仔细观察来访者的姿态,包括手势、动作和面部表情。
第二个条件,从发现明显的细节开始,想象来访者与他的一位亲近之人交往的场景。
第三个条件,正是在此时,精神分析师感觉自己沉浸于自身,从而感知到无意识场景并与来访者保持接触。于是在想象过程中,他在心理上扮演了来访者亲近之人的角色,切身体会到此人面对来访者时的感受,他饱含赋予想象中的人物的情绪,同时,也赋予这一人物声音,同来访者对话。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