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爱红四十多岁了,三个孩子,最小的女儿十二岁了,她每天的任务就是接送孩子上学、放学。爱红话特别少,见人笑一笑算是打招呼了。她在村里很少串门说闲话,经常都是自己一个人在家。
爱红的老公常年在外打工,只有过年才回来几天。家里三个孩子、爱红还有父母都要依靠他,家里的重担都在她老公一个人身上。他用自己的常年在外换来了父母、妻子和孩子的小康生活。
爱红的老公也不怎么爱说话,也没有一技之长,在外打工的收入比在当地打工赚得多,所以他经常跟着村里的人出去打工。
这几年微信大部分人都会了,爱红也买了手机,下载了微信,申请了帐号。听村里人说微信摇一摇很好玩,她试着通过这样的方式认识陌生人。可是她并没有想清楚,认识这些陌生人的目的是什么呢?
她认识了一个中年男子金宝,金宝对她嘘寒问暖,她感觉心里暖暖的。她和老公生活环境差别很大,平常两人都不怎么沟通。有事打电话,没事不联系。
这名网友突如其来的“关心”让爱红手足无措,她不知道该怎么应对,但又不想拒绝。这种像是恋爱的感觉让她神魂颠倒,金宝的花言巧语爱红有些招架不住。金宝提出没地方住,她竟然把另一个院的钥匙给了他。
有一次,爱红去另一个院拿点东西,发现了家里有几个电瓶。她问金宝这是从哪里来的?金宝说是捡的。其实她的问题一问出口,她就知道金宝不会说实话。小偷都不愿意大家称他们为小偷,因为他们知道偷是不对的。
爱红很快离开了那个院子。她无法接受自己喜欢的人竟然是个小偷?她回家后有几天都没有和金宝联系。
金宝发现了问题。他对爱红比原来更关心,更体贴。他为自己的偷找了很多的理由,比如有病无法从事体力活动。年轻的时候吃了很多苦头,老婆不关心,孩子不爱的。他把自己描述得特别可伶,爱红开始同情金宝。
当金宝提出让爱红帮忙卖电瓶时她同意了,遇到收废品的过来,她就卖个一两个,总共卖了十来块电瓶。
当警察把金宝和她带走后,她没想到这样就是犯罪。她认为自己卖电瓶的钱都给了金宝,并且她又没有偷,警察不应该抓她。她只是帮金宝一点忙,但却给自己帮到了看守所。
到了看守所,她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她听办案人员说,金宝是个惯偷,几个月前才从监狱出来。这些金宝没和她说过,也不可能告诉她。爱红开始后悔认识金宝。
她听办案人员说她的老公已经从外地回来,她的老公受到了刺激,无法接受现实,精神有点恍惚。她听后从原来的吃饭少到不吃饭,从原来的睡不好到睡不着,从原来的断断续续哭到持续地哭。
她想到了死,既然老公知道了实情,肯定不会再和她过了。她背着一个盗窃的罪名,出去没法见人了,更无法和孩子交代。越想越不想活,越想越觉得活着没有任何意义。
我问她想过出轨的后果没?她说没有。
想过卖电瓶的后果没?她说没有。
可是她看着真的是一切正常,但是做的事让我想不明白。我总结一下她的行为就是不知道底线,婚姻的底线,犯罪的底线。
做任何事都要想想规则是什么,底线是什么,什么不可以做。就像我们教育孩子不要碰插座以防触电,不要碰热水以防烫伤,不要下河洗澡以防溺水等等。
结婚也是一样,也要制定双方都应该遵守的规则,划定好底线。这样双方在生活中去做一些事情时就会想一想“我的这个行为是否触犯了规则?”
当然这个规则可能不会像单位制定约束员工的规则那么详细。比如,我和老公的规则就很简单,不准犯罪、使用暴力、出轨。划定好底线,知道自己什么不可以做,做了就会后果很严重。
其实很多人婚姻中的规则都有“不出轨”这一条。很多时候可能不用说,大家都心知肚明。但爱红竟然说她不知道,生活在农村中,出轨的舆论压力特别大,她不可能不知道。只是她没有准备好被发现,她也没想过被发现。老公常年在外,她以为自己神不知鬼不觉不会被发现。没成想被抓,这下全村都会知道了,所以她活不下去了。无法面对老公和孩子,更无法面对舆论压力。
关于犯罪为什么是底线,是因为一旦犯罪,对家庭的打击有可能是致命的。犯罪会让整个家庭停滞不前,甚至倒退很多年。就像爱红,她可能面临离婚。
看守所中的很多人都会担心,家人是否还能接受他们?家里的生活水平是否会受到影响?孩子的成长是否会受到影响?朋友会不会离他而去?等等一些现实问题。
我发现看守所中有大概三分之一的在押人员,家人几乎不管他们了。当然我这个数据可能不准确,但是确实有一部分人处于没人管没人问的状态。暂且不讨论造成这种现象的具体原因,但是自己种的恶果自己吃,至少犯罪后自己受到的影响最大。
远离犯罪,珍爱生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