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你每天都在辛苦地为改善自己的生活而忙碌,但同时你相信你没有资格过得好一点,你的内心是一份怎样的感受?
很多人在童年的成长过程中,充满被别人否定的经验,累积下来,内心对自己的定位就是:“我不会成功,没有成功快乐地去生活的资格。”由此形成了很多妨碍成长的信念。任何类似这个方向的想法都是源于这些妨碍成长的信念。今天的社会里你每天都能够听到这一类的说法,其中一些十分明显:“做了又有什么用?”“我的命怎么会这样不好?”“我不相信我能做到。”比较隐晦的会是:“整个社会都是这样,没有办法!”“什么都试过了,没有用的。”“我已经尽了力,没用的。”“为什么他不改变而要我改变?”“是他们的错嘛!”
妨碍成长的信念有以下几个种类:
1.使自己失去学习机会因而不能有所提升的信念,例如“他哪里会有什么好主意!”“你没有资格教我!”
2.使自己留在原地停滞不前的信念。例如:“今天已经这么辛苦,哪有时间去想明天的事。”
3.减少自己有更多选择的可能性,限制本人能力发挥的信念,例如:“我不应该那样冒险。”“我不应该这样贪心。”“我不敢去尝试,我怕失败。”
4.把责任交给其他的人,事物因而自己无能为力,例如:“是他们不对吗?为什么要我改变?”“他们不做,我也没有办法!”
5.把原因归结于一些不能够控制的因素,因而不能挑战或者改变。例如:“这是天意,没有办法!”“我天生就是这样,怎么办?”
6.维持自己一个没有资格身份的信念,例如:“活得像李嘉诚,别做白日梦吧!”“我哪有那么幸运?”
有这些信念的人常用冠冕堂皇、不易辩驳的虚泛语言做挡箭牌。这些虚泛语言只会使人把注意力放在无能为力和没有效果的地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