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品历史想法简友广场
刘备的以德服人?曹操的按规矩办事?究竟孰轻孰重?

刘备的以德服人?曹操的按规矩办事?究竟孰轻孰重?

作者: 大安琪儿 | 来源:发表于2019-08-15 13:12 被阅读19次

    二十多岁的曹操被举了孝廉,担任洛阳北部尉一职。刚上任的曹操雷厉风行,把自己领导的领导的叔叔给胖揍一顿。棒下立威的他“由是,内外莫敢犯者,威名颇震。”

    类似的作法屡见不鲜,曹操也并不是创始人。远在千年之前便曾有过,只不过当时的那位用的不是“杀鸡儆猴”这一招,用的是“赏罚分明”一招。

    而这个人,便是法家著名代表——商鞅。商鞅是战国时期的重要政治家,他最主要的功绩便是通过商鞅变法,将战国七雄之一的秦国领上了霸主的地位,成功的将“之一”二字去除,为秦朝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商鞅想要变法,想要改革。改革困难重重,会遇到各种阻力,改革会让大多数人受益但同时会损害一部分人的利益。为了将方针策略贯彻落实商鞅在上任之初做了一件与曹操类似的事情。为了让百姓知道自己是一个令行禁止的人,他想了一个办法。在秦国国都南门口竖起了一根三丈高的木头,并张贴告示一张:寻找可以将此根木头从南门搬到北门的大力士,若力士做成,便赏十金(此处并非指代黄金,而是秦国当时主要流通青铜,也是一笔巨款了)。百姓见此告示,都觉得不可思议——只要有点力气搬一搬木头就可以拿到一大笔钱,百姓从未经历过如此事情,觉得十分诡异便无人敢动那根木柱子。

    商鞅见无人上前,便重贴告示,抬高加码——能搬动者赏赐五十金。重赏之下必有勇夫,一位大力士见此忍不住心动,便将这根木头顺利地从南门搬到了北门。而商鞅见此,一句废话没有便将五十金赏赐给了这位壮士。百姓沸腾了,自此也知道商鞅赏罚分明、说到做到,从而顺利将改革推进了下去。

    尽管商鞅是赏,曹操为罚,但是两者在本质上是有异曲同工之妙的,遵循的全部都是要严格按规矩办事。法不容情,用严刑峻法来管理老百姓,用规矩让大家畏惧。可是在中国封建社会法家的法不容情的治理模式并不是治国的常用手段。自汉代“独尊儒术”以后,中国的封建统治更倾向于以德治国——统治者法外留情以仁义道德教化人心,通过自己高尚的品质让老百姓心服口服、主动服从。而这两者的统治理念,是有着些许不同的。

    而这也能看出曹操和刘备率领团队时候的理念差别。刘备这个打着汉王室后裔旗号的人遵循的便是“以德服人”,我带领团队靠的是人格魅力,让大家拥戴我称帝。而曹操并不是这么想,曹操的想法简单暴力,我的威信竖起来了,你自然就得听我的。也许是因为生在乱世,乱世治世只能用重典,所以曹操的团队走到了最后。也可以从此事看出二十多岁的曹操,虽然年轻但是已经是一个老辣的、非常有手段的领导人了。乱世想要成大事,需要曹操如此的狠辣与果断,可是在取得统治权后刘备的以德服人的管理模式亦是不能少的。需要的是统治者根据现世情况,将以德服人与按规矩办事做好充分的平衡。

    也许以德治国更能解决根本性的问题,当你钦佩你、崇敬一个人的时候,你自然而然就可以听他的话、跟他走了。但是法律是不是不需要的呢?也不是完全如此,尽管我们不需要严刑峻法,但是基本的规矩是要定好的。生活当中亦是如此,当父母、老师、长辈与自己真诚地促膝长谈时,晚辈都可以虚心接受。但是一旦行峻言厉的定下一系列规矩,反而会让晚辈产生“我一定要跟你对着干”的逆反心理,反而达不到好的效果。两者巧妙地拿捏好度,才能获得最好的状态。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刘备的以德服人?曹操的按规矩办事?究竟孰轻孰重?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pqzj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