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各种院校信息铺天盖地而来,高于往年的分数线使得一些擦线而过的学生不得不进入调剂阶段,不论是顺利进入复试还是调剂,离不开的都是面试。
近来在文都课堂上,模拟面试成为很多学生重点关注的方面。通过对复试现场的还原,一方面增加学生的熟悉感、减少紧张感,另一方面也可以在这个过程中查漏补缺,从而更好的完善自己的表现,尤其对于一些想要通过复试逆风翻盘的学生来说,复试的表现往往对最终的结果有很大的影响。
关于复试有方方面面的相关问题呈现,但明晰考察背后的目的,可以更加有目标的进行准备和应对。
尽管每个院校考察的偏好都不一样,但综合而言,大都会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内容设置:
首先,专业素质。
这方面很容易呈现,从本科阶段的成绩单、英语水平、参加过的专业实践活动以及可呈现的科研学术能力,这些都可以通过过往的实践呈现出来,当然,不可缺少的就是专业课的掌握。
尤其在复习过程中,不能只看到书本知识,在专业方面,多看一些目标院校导师的论文、行业发展信息等,这些都可以成为面试中的加分项。
其次,综合素质。
相较于专业方面,综合更多看的是学习之外的呈现。举止礼仪、道德品质、责任心等,通过面试的沟通,可以给与导师很直观的感受。
因此,在面试中,行为举止处处需尊敬有礼貌、所说实践活动一定能够体现自身的某一个特质,或统筹能力强、或团结荣誉性高,毕竟,面试的时间有限,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更好的呈现自己,这就要求“有目标”的说话。
第三,逻辑思维能力。
这一点完全是可以练出来的。最直接的呈现就是在回答问题时的条理、思路是否清晰,这也是很多学生报班进行面试模拟的很大原因,尤其在紧张的时候,很容易逻辑混乱,若是提前进行过训练,那最终的效果也会好很多。
除此之外,这一点也可以在平时的学习、说话以及生活中来有意识的进行锻炼。
第四,心理建设能力。
抗压能力、临场反应能力、是否积极乐观等,这些都会从问题的阐述、临场的沟通中体现出来。
不论是自我介绍亦或者专业问题的解答,过往经历的阐述,每一个环节都是导师“有目的”的发问,为了让自己更为冷静的回答,请给自己预留几秒钟,说自己想说的、正确的话。
明晰了导师问题背后的目的,你知道怎么“投其所好”了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