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君送娃上学后,转身去附近的菜市场买点菜。忽然,一曲《爱的奉献》悠悠飘来。她寻声望去,马路的斜对面,竖着一块写满字的长形牌子,地上搁着个音响,一男一女跪在两侧,表情木然。
稍稍凑近一点,晓君看清了上面的内容,大概是这对男女的孩子得了重病,急需一大笔钱医治,而他们家境贫寒,无力负担,逼不得已才来大街上寻求帮助。
纵使有一堆医院病历、贫困证明摆在眼前,晓君还是没有掏出手机,而是转身走开。
多年前,晓君在某一线城市打工时,外出经常遇见乞丐,不是在人行天桥的楼梯口,就是在繁华的步行街。他们衣衫褴褛,篷头垢面,有的还拖着残缺的身体。晓君只要路过,便会投上硬币或纸币。倒不是她想为自己积德,而是真的同情这些人。哪怕有人说这里面不乏骗子。
然而,现在,晓君的心却硬如铁石,钱轻易不会掏出来。可能,单身的时候,感觉不到生活的艰难。有了自己的小家后,日子不甚宽裕,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她。偶尔地,在朋友圈里看到转发的众筹,晓君也会酌情尽点绵薄之力。
数月前,她听朋友说了一桩众筹的故事。朋友娃幼儿园的同学家长病了,要换肾,手头急缺钱,就在网上发起了众筹。差不多筹了十来万吧。
朋友家的经济不算好,但娃和同学关系要好,自己和其家长也有互动,便捐了一千。其他的家长,经济远优裕过她的,最多才不过五百。在手术之后,朋友也特意去探望了一下对方。
不知道为什么,朋友心里有点纠结。或者说,是对众筹产生了怀疑。究竟什么样的情况才能向社会寻求帮助呢?
朋友说这家人似乎并没有因为一场病就陷入窘境,他们的孩子依然上着好几个培训班,比自己的娃还多呢。偶尔地,还在朋友圈里晒孩子吃喝玩乐的图片。这样看来,他们其实并不象众筹文字里所说的那般困窘呢。
朋友问晓君,自己这样想是不是特别阴暗?是不是见不得别人好呢?难道非要眼见别人一家因为一场疾病而跌入贫困深渊才甘心么?
晓君不知道该如何作答。
人性是复杂的。有的人向大众救助,是的确已到山穷水尽的地步了,而有的人,却可能是不想降低生活品质,向大众掩盖了真相。
几年前,深圳的罗一笑事件,曾经引发网络热议。起初,人们怀揣着挽救一个天真无邪的小女孩生命的爱心,慷慨解囊。后来,罗一笑父母的经济状况曝光后,立刻引发了众人的批判。许多人愤怒地斥责罗一笑的父母是精致的利己主义,消费着大众的同情心。尽管,罗一笑的父亲一再强调不会动用捐款,却无法平息人们的怒火!
朋友所说的那个家长的情况,晓君想,也只是一种猜测。当然,也不排除他们确实不想拉低自己的生活水平,更不想自己的孩子因此而受苦。
人与人之间,尤其是熟悉的人之间,总不免会有攀比心。朋友当初捐出那么多钱,未免不是一种强者对弱者的心态。可是,发现对方其实没有想象中那么惨,心理难免会失衡,甚至后悔自己给出的钱。谁愿意当被糊弄的傻子呢?况且,人们的潜意识里,会觉着,我希望你好,但不要比我好。
朋友只是普通人,有这样的想法不足为奇,不好用圣人的标准来要求自己,更没必要为此陷入苦恼。无论他内心真实的想法如何,也不能抹去他的捐助,于别人是有益的。
当然,听了朋友讲述的事情后,晓君不得不承认,自己下意识地将荷包捂得更紧了。她实在没有精力去判断那些救助的真假,宁愿选择一种冷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