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带儿女出去散步,看到一个七夕节的宣传画,就给女儿讲了一下牛郎和织女的故事。
讲完了不得了了,女儿悲伤的不行。一路上一直在问,“为什么王母娘娘要让他们分开?”我告诉她,“王母娘娘最喜欢这个女儿,可能不想让她在凡间受苦吧,因为要给牛郎生儿育女,还要洗衣做饭。”她又问,“那是不是王母娘娘的大女儿如果这样子,王母娘娘就不会阻拦了?”女儿竟然往这个角度想。我只能说,“哪个女儿都是她的心头肉,她都不会允许的。”
走着走着,她又说,“王母娘娘也是妈妈,为什么要让织女的两个孩子没有妈妈,王母娘娘太恶毒了。”这真是灵魂拷问啊,听的我一惊。我本能的替王母娘娘辩解,“她不是恶毒,她只是为了织女好”。说到这我心里起了波澜,小时候我听这个故事的时候也觉得王母不好,可是生了女儿,我竟然理解了王母。其实说白了这都是母爱,只不过王母爱的表达方式让人难以承受。
她还在念叨,“为什么不让织女把孩子带走,孩子想妈妈怎么办?”我想了想告诉她,“可能织女生的孩子也是凡人,不是神仙,所以不能带到天上去,再说如果织女把孩子都带走了,剩下一个牛郎多孤独啊。”
回到家,我在做饭,女儿又跑了过来,“为什么她们一年只能见一次,太惨了。喜鹊搭的桥为什么只能见一天?”我只能告诉她,“喜鹊是用树枝搭的桥,只能用一天,因为不结实”。她又说,“为什么喜鹊不用砖头搭一个结实的桥”。我告诉她,“砖头太沉了,喜鹊叼不动啊,只能叼的动树枝”。
等了一会,女儿又跑过来说,“为什么织女不能偷偷跑下来找他们,她不是仙女吗?”我已经被女儿这么多为什么搞得有点不耐心了。只能说:“织女有任务啊,你知道她为什么要叫织女吗,因为天上美丽的云彩都是她织的,她要是偷偷下来,我们就看不到晚霞和朝霞了”。
一会她高兴的跑过来说:“妈妈我想到了,织女晚上快快的织,白天就可以和牛郎和孩子一起玩了”。好吧,你这样安排也挺好的。
我以为这样就完了,no,no,no,女儿又跑过来问,“妈妈如果你是王母娘娘,你会让牛郎和织女在一起吗?”我说:“会啊,只要她高兴”,她说:“我也会,那为什么王母娘娘不让呢?”得,又绕回来了。她在那说,“如果我是王母娘娘,我会带别的姐妹一起下来经常看看织女,就让她和牛郎在一起。经常帮织女把活都干完,让织女不那么累”。我只能夸她,“宝贝真棒,能想到这么好的注意”。
没等一会女儿又回来了,我已经头有点大了,她说:“妈妈,可是织女和牛郎还是一年只能见一次啊,我想让他们天天见面”。“那你给王母娘娘写封信吧”。她问:“她在天上怎么收到呢?”“你写好信,我们让风帮我们吹到天上去,让王母娘娘看看”。
女儿画的牛郎织女一家她高高兴兴的去写信了,因为只上大班,还不会写字,所以只画了一幅画。特别高兴的给我看。“妈妈你看我把他们一家画到一起了”。然后小心翼翼的折起来,用自己心爱的钻石贴纸封了口,这就要去窗户上往下扔。我赶紧阻止她。
她说,“那妈妈我们明天出去玩,把信带着,等有风了我们就把它扔出去”。“好的”我答应她。
女儿折好的信终于可以安静一会了,但是我却想了很多。或者我们已经成熟了,再听到这类故事已经感觉不到悲伤了,在儿童的角度上,重新审视我们的内心,我们是不是太麻木了,我从来没有认真思考过故事里面的深意。
今天女儿给我上了一课,让我有点震撼,看来以后真的要多多向孩子学习,以儿童的眼光看问题,那你就会更全面,也会更贴近生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