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共读的是《曾国藩传》的第二章,以下是我结合自己的理解和感悟挖掘的一些金点子,希望能对你有所启发。
001什么是圣人?
所谓圣人就是完美的人,他通过自己的勤学苦修体悟了天理,掌握了天下万物运行的规律,这样,他的一举一动,无不合宜,就可以经邦治国,造福于民,使整个国家达到大治的状态,而自己也立功立德立言,万事不朽。
这是一个多么宏伟,多么诱人的人格理想,在这一人格设计中,人的潜能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人的精神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张扬。
002曾国藩为何要立志做圣人?
想达到这个境界,真的很难很难,那么曾国藩为什么在他30岁的时候要把自己的人生目标定位成圣人呢?
这中间发生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故事。
昨天第一章我们都看到了,曾国藩通过七次科考终于考中,成为了家乡有名的人物。
24岁中举人,28岁中进士,在翰林院供职,用现在的话来讲那就是在北京吃皇饭的呀,他那个年龄能考到这个级别的人还是少数,再加上他年轻气盛,所以他有点飘了,用原文的话来讲就是“顾盼自雄,睥睨一世”。
可是到了京城后才发现,这里的精英太多了,和他们一比,自己简直就是一个土包子,更重要的是,他还没怎么读过书,这里的书指的是除了科举考试之外的书。
所以受到刺激之后,他开始读大量的课外书,也正是因为这个刺激,才让他有机会读到了王阳明的传习录,才知道了自己和圣贤之间的差距。
昨天我在文章里也说到了,曾国藩年轻的时候有一身的毛病。
比如:浮躁,坐不住;生活不规律;为人傲慢,修养不好,虚伪,还有一个他自己认为的一大缺点,那就是好色。
他因为去朋友家多看了漂亮的主妇几眼而感到羞耻;和一个朋友聊天儿,不知怎么就聊到了女人,那个朋友说起自己如何情场得意,曾国藩闻色而心艳羡,后来暗暗骂自己,真禽兽!
其实在今天看来,这似乎有点可笑,血气方刚的年龄见到美女自然会多看几眼,这不过是正常的本能反应,然而在那个年代,曾国藩却认为这是一个严重的问题。
通过读书和交友,曾国藩的视野和见识与以前的大不相同。
是啊,人人都有自我完善的欲望,特别是青年时期,是一个人最追求完美的时候,所以这个时候曾国藩立志要做圣人。
003脱胎换骨的开始:写日记
做圣人的志向非常高远,但是具体怎么做呢?
他向老师请教,老师告诉他进行自我管理,最关键的就是每天写日记。
曾国藩一开始并不明白,因为他以前写过日记,并没发现写日记有多么重要。
不过他早期的日记和我们大部分人的日记一样,存在很多问题。
1.不连贯,不能天天坚持
2.只是简单的记录,成了流水账,
3.日记中对自己提出的要求并不能做到。
你有没有中枪的感觉呢?
老师告诉他的日记不是这个写法,日记最重要的目的是反省自己。
那么正确的方法,应该该怎么做呢?
1.把写日记当成生活中的一件大事
2.抓住生活中的细节,通过每一个细节来改变自己。
记录一整天的活动,不光是要注意反思自己的行为,甚至要反思检查自己大脑中闪过的每一个念头。
3.把日记给自己的朋友看
让朋友监督自己,因为外力大于内力,事必有所激有所逼才能成。
在这个过程中,曾国藩做的比较成功的一件事就是成功的戒掉了自己多年以来的烟瘾。
可是性格深处的缺陷,并不像解戒除一项单纯的嗜好或者割去一个良性肿瘤那么简单。
所以学做圣人是终身的事业,许多根深蒂固的缺点毛病通过一时半会的“猛火煮”,不会彻底改掉,只有用一生的时间去“慢火温”,才有可能慢慢化解。
在自我完善的过程中,一定会经受无数次的反复失败,挫折,甚至倒退,关键是不能放弃。
就拿我写作这件事来说,其实也是在不断地反思自己,修炼自己。
在这个过程中,有被人赞赏的喜悦,也有被人抨击的苦恼,甚至也有过自我怀疑,想放弃的时候,但是无论遇到什么情况,都要告诉自己,千万不能放弃,写作是一生的修行!
今天这一章节让我收获满满,总结一下:
1.人在年少时,一定要立志。
2.常立志不如立长志,我们要有远大的理想。
3.多读书多交优秀的朋友,向他们学习。
4.继续保持每天写日记的习惯,并注重细节的描写,拿给自己的亲人或朋友看
5.即使遇到困难,感觉快要熬不下去了,也要熬过去,靠蛮劲儿打通此关。
最后以曾国藩的一句话作为结尾。
凡人做一事,便须全副精神注在此一事,首尾不懈,不可见异思迁,做这样想那样,坐这山望那山。
人而无恒,终身一无所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