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如果给你1亿会怎么花
看到过这样的问题:“如果你有1亿元,会如何安排自己的生活?”
底下的答案五花八门,甚至有人给出了如何分配1亿元的详细方案。其中有一个我最中意的答案,如果换做是我,我也会这么做。
“如果我有1亿元,和现在过的生活并没有什么差别,因为我正活在自己想要过的人生里。”
这句话的言外之意就是,当你已经不再为金钱所困的时候,你还想要什么?
很多人都会想到《西虹市首富》里面的剧情,如果真的给你10个亿,而且让你必须在一个月内花光,你会怎么花这笔钱呢?
规则是这样的:一个月之内花光10亿,不能出西虹市这个四线城市,不能违法,不能赠送,不能烧毁,不能剩下任何具有价值的资产,房子和车子等等,都不行。

房子、车子,还有友情和爱情,这些东西都可以随便买。只要有实力,无论你长得再土,一样可以做爸爸。
说实话,“一个月花光十亿”挑战的是你有没有商业头脑,看得是你能掌控钱,还是钱反过来支配你。
你可以去看看那些拆迁分到十几套房子,突然中彩票的家庭,他们后来都过得怎么样了?99%的人都活成了悲剧。
如果挑战失败了,你就会被狠狠的打回原形,甚至会失去一切东西,你原本简单的人生节奏,也就不复存在了。为什么?
《黏性》这本书就解释过原因:“当一个人知道一件事后,他就无法想象自己是不知道这件事的。”
一夜暴富的经历,根本就算不上什么好事,你的余生很可能因为没钱耿耿于怀,从而痛苦一辈子。这种感觉其实和“毒瘾”差不多。
只有凭着自己的实力爬到山顶,你才能感到真正的踏实、稳定。如果你只是趴在井沿上看了一眼,你一掉下去就会粉身碎骨。
看过漫威电影的人都知道,唐尼对荷兰弟说过一句话,“如果你没有这套战衣,就什么都不是,那你就不配拥有它。”
我也想对你说,如果你没有钱就什么都不是,那你就不配拥有它。
二、建立属于你的认知系统
猎豹移动的CEO傅盛说过:
“认知,几乎是人与人之间唯一的本质差别。技能的差别是可量化的,技能再累加,也只是熟练工种。而认知的差别是本质的,是不可量化的。”
什么是认知?就是你对一件事理解得有多深,有多系统,这种认知直接决定了你的行为和结果。
真正的自由,是拥有对金钱的把控力。当你建立起来的一套属于自己的认知系统,能够将时间、经验、资源、人脉等综合起来活用时,你就能获得更好的生活体验。
打工者做的就是一锤子买卖,什么时候不锤了就得挨饿,而投资,写作和讲课这些技能,再加上互联网,你就能轻而易举的获得曝光,获得粉丝和现金。
这两类人之间隔着的就是一层认知壁垒,只有不断的逼自己走出舒适区,你才有可能突破认知盲区。
为什么有的人写作赚不到钱?不是缺方法,缺方向,而是缺乏认知。他做不到,于是就认为所有人都做不到。
学习本来就是反本能的事情,更不用说写作了,任何事情只要加“天天”二字,就老厉害了。
三、你到底有多渴望赚钱
每个人对金钱的渴望都存在着天壤之别,你之所以很努力却挣不到钱,是因为你根本就是假装想赚钱。
你对一件事的渴望程度,决定了你的行为和态度,没有野心的人往往会表现出懒惰。
你可能会说,那些环保工人和苦力劳动者,他们应该对钱有很大的野心啊,为什么他们付出很大的努力还是挣不到钱呢?
这说明他们没有改变的动力,不知道学习能让生活变得更好,也有可能是他们认为,学习比苦力更辛苦。
现在有一个很火的概念,那就是一万小时定律:“只需要10000小时,任何人都能成为专家。”
有没有人积累了一万小时,还是一无所获呢?当然有,绝大多数人都是。

99%的人都想过1%的生活,也就是自由的生活,而自由取决于你有多大程度安于不确定性。
如果不为金钱所困就是财务自由,就能带来安全感,但是自由就需要打破安全感。这看起来互相矛盾,对吧?
所谓自由就是你能否在单位时间内有高质量的产出,然后拥有更多自由分配的时间。
这就需要你不断进行针对性的反馈练习,这就好比不断毁灭自己,一次次获得重生,这个过程的确很痛苦,但是坚持下来你的回报就非常可观了。
不清楚这一点,你绝大多数的努力和积累,只不过是一场愚弄自己的骗局,这时候一万小时定律,很容易就会变成“一万小时死亡定律”。
人生都是阶段性的,你对钱有多渴望,就代表了你的野心有多强烈,这并不是说钱有多么重要。不为金钱所困,自由的说出自己的想法,这才是人生的终极目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