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为什么读书无法产生价值
我们有时候在追求目标的时候,往往因为过于看重方法的花样和重要性,所以导致经常会把过程当做最终的结果,然后就忘记了自己为什么而出发,比如说读书。
我自己过去也经常犯一个毛病,那就是总是感觉自己读完了一本书,那就是真正理解的一本书,占有了一本书。但是读书学习不同于考试学习,考试有相关的反馈,学的好不好,分数就能够直接体现出最终的结果。
我们工作之后进行的学习,在网上购买了一大堆书回来之后,到底有没有学懂,到底有没有学会,始终是一个无法考量的问题。
另外一方面,即便是你学完了一本书,你也很难发现给你带来的直接价值。虽然我们不强求太多功利性的读书,但是读书学习本来就是为我们工作生活服务的,所以最终的读书实际效果也就成为我们不得不考虑的事情。
这些问题困扰了我很长时间,直到我看到一本书——《最高学以致用法》,作者最直接的告诉我的答案——判断是否你真的读懂了一本书,关键就看你能否在读完之后进行输出。
二、有效输出才是读书方向
这本书的作者叫做桦泽紫苑,是日本的一位心理精神科医生。
在这本书当中,他始终反复强调,人们在学习过程当中,往往错误的将输入当做输出,将输入的数量当做学习的质量。
所以不少人,虽然一年买了不少书,读完的不多,读完又读懂的更少,读懂又能够使用的几乎没有。作者告诉我们那些能够交出漂亮人生成绩单的人,往往都非常重视输出。
因为输入仅仅只是在大脑当中的思想活动,并不会影响到你的外部世界。而只有输出才是对世界的改变,只有输出才能够改变人生。
在书当中,作者举了一个非常具有现实价值意义的例子:相比较AB两个人, A每个月只读三本书,但是他能够说得出三本书的内容;B每个月读10本书,但是却连一本书也说不出。如果我们作为外部评委,那么你会认为谁学的更好呢?
所以读书并非在于输入的数量,而是在于你能否在输入完毕之后进行有效输出,这才是完成了完整的读书流程,那些只愿意买书翻书的人其实也只是过过眼瘾。
三、如何有效输出?
那么我们该如何有效输出呢?
作者给我们提供了几个非常有效的工具:
第一,大胆说出来。
如果在一开始你感觉输出毫无头绪,感觉输出非常困难,那么不如就将自己对于学习的内容,找一个自己的朋友或者同事,向他谈一谈你自己的感受和学习心得,你只需要动动嘴就可以了。
看看自己能否完整清楚地将所学到的内容传递给你的朋友和同事,这样就起到了一种学习效果反馈的作用。
第二,努力写出来。
写是最有效的学习,我也经常在直播课程的时候跟自己的学员说,考验大家能否真的听懂了我所讲到的技巧其实非常简单,那就是看你能否在课后将我在课上所讲到的课程体系和技巧,写成一篇完整的文章。
这种方法其实就将被动听课的方式,转变为了主动思考的方式。人只有在进行主动思考的时候,才会将头脑当中的各种信息进行搜索和连接,而正是这种主动的搜索和连接,才会打通巩固你的认知。
第三,以教为学。
在一堂课上学到最多的永远都不是学生,而是老师。
当大家想要真正掌握一个技巧的时候,最佳的方法,那就是将自己所学到的东西教给别人,在教的过程当中,你会进行大量深度的思考,同时学生的反馈也会告诉你理解的到底对不对。
以教为学,既要你说,又让你写,更要让你进行长期深度的思考和系统的准备,这种方式就是天然的最佳学习方式。所以在你读完一本书之后,不妨找一位朋友来教教他。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