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次,儿子学习了一篇叫《十六年前的回忆》的文章,他在客厅磕磕巴巴背诵的时候,我就记起了一些,我小时候也学过这篇文章,几年级不记得了,但标题与内容肯定都一模一样。
李氏人物他的朗诵水准实在不恭维,既没有声音宏亮,更没有铿锵激情,而且背个课文也不老实,床上跳到床下,沙发上又跳到凳子上,读几句就翻几下白眼,白眼翻得越多,思绪就跑得越远,他姐姐对他嗤之以鼻,我想笑但为了保持母亲的威严却又不敢表现得太明显。
好不容易他背诵完了,如释重负便将书一收,一葛优躺摊在沙发上看起电视来。
我本是想检查一下他的背诵结果的,要他背一遍给我听,他不听管教,眼睛一瞥嘴巴一歪:“等会儿。”我真的坐在他旁边等他,就不自觉与他吹起牛皮来:
“酷子哥,你知道你刚才背诵的李大钊是什么人吗?”我假装诡秘道。
李氏人物“李大钊不就是李大钊吗?”眼睛盯着电视,看都不正眼看我。
“那你倒是说说,他是个什么人物嘛。”我追着不放。
“你好烦耶,李大钊是革命家。”他果断回复我,想让我快点闪开。
“李大钊是我叔公。”我提高声调强调道。
果然引起了他的注意,瞪了我一眼,半信半疑,可是没过几秒,又即刻反应过来,知道他妈说话有时不着边际,继续看动画片里熊大熊二打闹嬉戏,他那样子也没打算跟他妈串通一气,他越是这么屌,我就越是想转移他在电视上的注意力:
“你看你妈是姓李吧,你妈姓李,你妈的爸也就是外公肯定也姓李对吧?”
“是又怎样?”这点逻辑思维肯定是有的,毕竟六年级的学生了。
李氏人物“你知道,我爸爸都已经这么老了,当然我爷爷早就过山高了,那我爷爷的兄弟跟我爷爷岁数差不多也就是我叔公也就是你刚回忆了十六年的李大钊了,我爷爷是不出名的小木匠李大刀,我叔公就是赫赫有名的革命家李大钊,李大刀与李大钊是亲兄弟,只不过一个从了艺,一个却以国家为大事记,但他们各有千秋,你若不信,容我慢慢跟你回忆,一直回忆十六年,你就知道,我们李家人真的都能给老祖宗长脸。”
我一口气编了这么多,到最后,自己都以为我与李大钊有血缘关系了,可见我是多么祟拜姓李的大人物啊。
我编得惟妙惟肖,一本正经,不苟言笑,儿子一听,果然觉得李氏人物都大为有料,小心翼翼问我道:“老妈,可是你们李家人物为什么名字都这么奇怪,一个叫钊,一个叫刀啊!”
切,龟儿子,那是因为你妈虽然心术不正气傲心高,可是一面对才华横溢者革命先驱者那就低到了神经末梢,非要上下关联胡编乱造与名人结成一家,语不惊人誓不休死也要玩弄一把风骚,爷爷是小李飞刀,叔公是李氏大钊,到了我这一代生前垂死挣扎也要混出一个“段子手话唠”,到了下一代,莫准还能成就一位文艺大盗,若我的下一代肯花真功夫在求学路上狠拼上一遭……
当我想到下一代,赫然发现:我的下一代不跟我姓李,而是跟他爹姓袁,顿时急起了我一头的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