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我的祖母而言,她的世界就是一条村与两分地。三天一次去镇上赶集已是一件大事。如果我们没回来,她会把几天攒下的鸡蛋拿去卖了,然后买点菜,肉是极少买的,一是太贵了舍不得,二是一个人也吃不完。当然买菜也是很少的。基本的白菜青菜她在屋后的两分菜园子里都种了。这个习惯一直保存到她病重,不能下地。国庆回家时,那片地早已荒芜,原来绿油油的青菜早已变成齐腰的艾蒿。这菜园子原是我们兄弟的福地,因为想吃啥便能有啥。记得是中学甚至是大学时,春时栽菜苗时我们便会嘱咐她说,奶奶我暑假回来,多种点西瓜。平日里在外面难吃到的红薯、芋头以及我们爱吃的菜,她都会格外多种一份。
她的勤劳无疑是与生俱来的,当然也与后天的磨难脱不了关系。她的一生饱经磨难,而可惜我不是一个作家,不能把她经历的一切记录下来。我常常读起余华的《活着》,它让我想起我的祖父祖母辈的人们,他们历经贫穷、疾病、战争等磨难,有的在时间中悄无声息地逝去,有的幸运的活到在相对宁静的晚年中逐渐与我们告别。在她六十岁的时候,她曾还有七八亩地,那是分田上户的不久。而我最朦胧的印象我们还曾有一头牛,因为这是耕田的必需品。在踌躇满志的父亲赴上海打工后,没有劳动力的我们仍然固守了好些年的三四亩地。而直到两年前,在她近八十高龄的时候她仍固执的守着村田的两分水稻。这对于壮年人来说,是小事一桩。但看着她佝偻着身体在田贩边放水,总让人于心何忍。她却认为很值得,比较小小两分田,一年下来也有四百斤水稻,自己吃肯定是够了。老人家有时还去砍柴,因为她烧液化气不习惯,而家中的柴火,总是多得好。若是我们能回家帮她去山上拾些松树叶,用板车拉回来,她便是非常高兴地了。今年正月,我与弟弟拉着板车,跟她去山上拾了几袋,对她说,这一车,烧今年应该是够了。她很开心,尽管脸上不知何时起已经满是深深的褶皱。
对于身边的亲人,我们总会忽略,究竟何时起,他们不知不觉已经变老。只有对着那十年前或者几年前的照片,我们才能发现,原来身边的他已经如此苍老。祖母会拿起她的老镜子与旧梳子,坐在走廊的太阳下梳头,她会盯着那稀疏的白发与满脸的褶皱自言自语:怎么会老成这个样子?别人总说相由心生,我想毫无疑问,年轻时的祖母应该很美丽吧。然而那贫穷的过往,终究没留下她一张最美年华时的照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