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交易收官,大盘跌幅接近25 %,板块无一幸免,医药最有代表性,作为上半年最强的板块,下半年几乎跌幅最大。中国石化是年初表现最强的蓝筹股之一,年末竟然以爆出衍生品交易巨亏的地雷收官。回首2018年,有人感叹被忽悠买了独角兽基金,结果因祸得福,有人感叹年初账户资金能买奥拓,后来能买奥妙,现在估计成了奥利奥。不管怎样,2018年的交易已经翻篇了,咱们一切向前看。

投资中最重要的事是看清楚市场风格。很多人从2012年到2015年,专门做小盘股,资产翻了好几倍,有的人在2017年的大盘股上,又赚的盆满钵满。是自己选股水平很牛么?我觉得不是,在2012到2015年,买个基本面不错的小盘股,基本都涨,创业板指数3年翻了4倍,而2017年,买个基本面不错的蓝筹股,基本也是涨的。很多时候,并不是自己选股有多牛,更可能的是,时势造英雄。看对了市场风格,用大猩猩投飞镖的方式选股,应该也有不错的收益。
现在看2019年的话,总体判断是美股仍处熊市山腰,继续调整的话对全球市场会有不利影响,A股政策底出现后,即使受到经济数据冲击和美股拖累,向下空间也大约在10%以内,但很多人可能会倒在黎明前的黑暗中。2019年,全球资本市场依旧难以太平,把投资预期收益放低,克服快速扳本心理后,没准会有意外惊喜。
冰火两重天,医药的2018
前几天听一个私募朋友说,他们公司今年上半年挣了一个多亿,现在账上却赔了一个多亿,坐了一个过山车。起初我有些诧异,后来听说他们公司主要做的是医药,就没什么大惊小怪了。整个2018年的医药板块走了一个大大的“倒V”字型,总起来可以用三个词来概括。
高潮:受外部环境影响,大盘在年初经历了一轮大跌,医药也无法独善其身。随着2月9号大盘的见底,市场逐渐达成共识:外部环境不确定,经济环境下行,其他行业无太好机会;医药正经历着史上最大的政策利好,以鼓励创新药发展的引导创新、以仿制药一致性评价牵头的供给侧改革以及鼓励国产替代的器械革命,引发了市场上医药板块的无限遐想。记得在那段疯狂的时间中参加了一个活动,有研究员分析恒瑞3000多亿市值其实不算贵,并且还有30%的上涨空间。最终,医药板块被投资者的狂热情绪点燃。
落幕:5月底,大盘迎来了瀑布式下跌,医药也迎来了狂欢后的谢幕。牛市下,人们看到的是鼓励创新,却选择性忽略创新药降价进医保;看到了仿制药一致性评价的供给侧改革,却选择性忽略仿制药的降价预期;看到了医疗器械的进口替代,却选择性忽略国内医疗器械行业的羸弱。牛市下,乐观加速了乐观;熊市下,悲观叠加了悲观。指数至10月19日的政策底下跌了将近40%,许多个股股价拦腰斩断,短短的几个月内完美的演绎了“倒V”型。
绝望:能预测到的坏消息从来都不是最坏的。当市场都以为医药已经见底时,酝酿了已久的带量采购试点落下了帷幕,原本市场预测30%-40%的降幅没有看到,看到的是93%、75%等数字,晴天霹雳。12月6日上午还平静的医药板块,下午开盘时迎来了暴跌,乐普、华东等多支股票跌停,港股的天晴和石药更是连续两天跌幅超过10个点。之后医保局又连续颁布了好几个政策,针针见血,狠狠的把上半年的这个明星板块摁在地上摩擦,市场对医药板块一片绝望。
从年初的雄心壮志,到年末的哀鸿遍野,这一年的医药投资人的经历犹如2012年的白酒,五味杂陈。狂热时错把感性当理性,拼命加仓;萧条时却把理性当感性,甩手割肉。即使情绪最悲观的时候,医药现在依旧是保卫十几亿人口大国健康的行业。弱者喜欢盛夏,而强者更喜欢寒冬,相信在政策寒冬的催化下,医药的供给侧改革会加速完成,届时我们一起迎接投资机会的到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