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一位17岁少年对精神分析的感受

一位17岁少年对精神分析的感受

作者: 尚嘉心理咨询工作室 | 来源:发表于2018-06-27 19:59 被阅读0次

    “张久祥老师真的是一位很有魅力的人。”

    这一点,若非亲自听过张久祥老师的课,我还真不敢放出如此豪言。

    久祥老师所带来的感染力,绝对比“那些”人带来的更加深刻,也更加真实。并不是以富有感染力的背景音乐来讲述一个少年如何奋起成功的故事,也不是用独特的浑厚嗓音来调动我们的情绪,让我们泫然落泪。

    那是一记直球。

    带着凌厉的攻势破空而来,射门却轻柔又温暖。

    一位17岁少年对精神分析的感受

    我第一次听张久祥老师的课,就能清晰且深刻的感受到这股特殊的能量。

    用心理学的话来说,这就是张久祥老师自身“场”的力量。

    和张久祥老师一同工作的马春霞老师,一直和我有所交流。课后,我们闲谈时,她曾问过“在你的感觉中张久祥老师的场究竟是什么样?”

    我自以为对场的变化比较敏感。

    于是我回忆着当时我跨入教室的情景,转动脑袋开始思索,希望找到一个词来形容张久祥老师那独特的场。

    是难以用语言形容的强烈,也是难以用语言形容的温柔。

    马老师和我说,我的内心设置了层层防御,很难探知到我隐藏起来的东西。然而,在张久祥老师的场内,在张久祥老师的一个眼神下,我竟然有一股想要打开这层层防御,主动将自己的内心展示给他看的冲动。

    张久祥老师的人格魅力,拥有让咨客和听众恍然大悟的能力。

    一位17岁少年对精神分析的感受

    我从未系统的学习过心理学知识,对专业的术语一概不知,对荣格先生的精神分析和解梦也只是一知半解。

    但就算这样,张久祥老师讲的东西,就算用上了专业术语,我也能很快明白并理解。

    不同于普通学习。没有普及基础知识,没有告诉我们“这个就应该是这个道理,没有为什么”之前,我们永远不会理解之后的内容,也不会做题。但张久祥老师的讲课方式,能让知识渗透进我的脑海里,能让我的“心”感受到。

    不是“我知道了”,而是“我感受到了”。

    漂染布料,染液一点点浸润到布料中,渗透到每一丝纤维中。这就是张久祥老师独特的魅力。

    一位17岁少年对精神分析的感受

    不需要系统的学习任何知识,不需要去了解哪些已经成为“定理公理”的知识。引导我们自身对世界的认知,在我们内心悄悄埋下一颗种子。

    然后在某一天,突然成长发芽。

    会恍然大悟、会突然明悟、会瞬间顿悟。

    会深切的体会到,张久祥老师的实力与人格魅力。

    一位17岁少年对精神分析的感受

    久祥老师在自己所著的《听,谁的创伤在说话》一书的前言里写过这样一句话。

    “假设这个世界真的有灵魂存在的话,我想心理学应该是离灵魂最近的侍从了。”

    这句话醒目的出现在前言开头。甚至还单独分出了一个段落,将这句话的特殊再度体现、强调。

    不少人都没有看前言的习惯,我也不例外。

    ——按照常理来说,应该是这样的。

    但莫名其妙,我拿着这本封面平淡,只画着一面大海和两只海鸥的书,突然决定开始从第一页读起。将四篇推荐序和一片前言一口气读完。

    一位17岁少年对精神分析的感受

    仿佛受到了牵引,指尖滑动,书页翻飞。

    久祥老师书写的很流畅,读起来没有什么不畅快或卡顿的感觉。甚至说,连停下来思考都大可不必。

    案例很多,也有很多相似却不相同的地方。有的久祥老师详细的写了写分析,有的则是稍微描写,剩下的一笔带过。直到我看完整个章节后,才喘了口气,习惯性的翻回开头,开始思考起来。

    就是在思考的时候,我才发现,这本书几乎不需要思考的。

    不需要用“理性”去判断、去分析、去理解书中的人物,也不需要设身处地的把自己带入其中,让自己成为故事主角。

    这些完全不需要。

    只用“心”去感受就够了。

    没有华丽辞藻修饰的平淡言语,用丝毫没有感染力而描写出来的动人故事。这些都必须用“心”去感受。

    至于能感受到多少,就需要看自身的“修为”了。

    一位17岁少年对精神分析的感受

    我曾一度试图压制自身的感情,用纯粹到了极点的理性观察这个世界。以自己的双眼和大脑观测他人,并赋予各种数据来客观的对他们的想法进行了解。

    成果当然可嘉。最起码我更深刻的认识到了人性的光与暗。

    读这本书的时候,看了几个字就知道我不能用纯粹的理性去解读文章中的内容。就算如此,我还是不自量力的常识了一番。

    读过之后,混合着头痛的疲倦席卷了我的身体。各种一直压制的感情喷涌而出,复杂的围绕在我身边,让我陷入了前所未有的苦痛中。

    我做梦也想不到,如此平淡,看起来丝毫没有力量的柔弱文字竟然会带来如此大的破坏力。

    一位17岁少年对精神分析的感受

    有个概念叫做“理性之碟”。说的大概就是把自己的理性化作一张碟子,碟子越大,就能承受多少感情。就好比热血漫画男主角天下无二的力量和与之相匹配的救世责任那样。足够强大的力量必须配上足够重大的责任,才不至于暴走。张久祥老师的理性之碟绝对足够宽阔,足够广大。

    过去十七年一直收敛着感情,用“理性”可以计算,模拟出来欢声笑语的我,理性之碟还没有一位心理咨询师强大。

    我意识到这件事后,陷入了短暂的无助和愤恨。

    虽知道我这样一个没有任何名气,只能单纯写写小说聊以自慰的人,败给张久祥老师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但我依旧不甘心的重新拿起书本。

    一位17岁少年对精神分析的感受

    换一种方式。

    我对自己说,小心翼翼的尝试着,用驳杂纷乱的感情裹挟这本书,放弃理性的思考,开始用心阅读。

    最终结果肯定是绝对唯一的。我再一次为自己的愚蠢而叹气,同时,我也为我的幸运而欢呼。

    如果我的“理性之碟”是一张用来盛放大鱼大肉的碟子,那么张久祥老师的就是一张小到只能盛放几滴汤水的盏子。

    ——这个比喻绝对没错。

    读完久祥老师的书,我好比漫画中被主角打败的强大反派那样,叫嚣着“明明我的力量更加强大,明明我的身体能承载更多力量,为什么你还是比我厉害”的话语,不甘心的向其低头认输并深感折服。

    只是,久祥老师却更擅长管理和调节这些在我看来麻烦的感情。

    和我压抑感情的方式不同,久祥老师巧妙的将感情包裹在理性的外衣之下,就如序二说提到的那样,久祥老师的文字不留余力的输出着理性,自己的感情却没有掺杂到案例中波涛汹涌的情绪波动中,始终维持平衡并映射着理性的分析。

    或许,这就是他的魅力之处;或许,这就是他的强大之处。

    或许,这就是他作为距离灵魂最近的侍从而该有的模样。

    通过久祥老师的课程,通过久祥老师的书,我一直在自我修复,自我觉察,自我学习。最后借助久祥老师令人着迷的人格魅力以及强大的场,我悟出了一个道理。

    【我不能遗忘自己。】

    这句话对其他人来说可能很简单,对我来说确实如同绝世珍宝。

    不能抑制,不能遗忘。

    人的感情不会消失,如果感受不到那只是被遗忘和抑制了。

    我恍然意识到,过去长达十七年的抑制,给我带来莫大帮助的同时,也带来了莫大伤害。创伤碎片几乎粘合不起来,化为粉末细细的飘散在空中随风而去。

    因为这个,我一度认为我再也找不回来了。失去这些珍贵的粉末,我的理性之碟开始无限扩大却变得薄如蝉翼弱如扶病。

    然而,我读着久祥老师的书,跟随他的脚步,一点点收集化为粉末的碎片,一点点组合粘连,治疗着自己。

    我宁愿一直站在张久祥老师这朵“小太阳”下,感受心理学的多彩。同样,我也愿意跟随张久祥老师的脚步,感受人性,寻找并粘合创伤碎片。

    最后的最后,我也希望,未来有一天,我这个压抑了自己十七年之久的“病人”,能够成为和张久祥老师一样的甚至是超越他的,距离灵魂最近的侍从。

    一位17岁少年对精神分析的感受

    肺腑之言毫无节奏。若是逻辑性不强,请付诸些许容忍。

    四木樱雪

    2018.6.27

    14.24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一位17岁少年对精神分析的感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upiy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