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才论

作者: 流川笑了 | 来源:发表于2018-07-26 18:52 被阅读27次
           ——全文摘自阳志平工作谈系列

每到民族存亡之际,必见英才。他们是27岁的梁启超;他们是42岁的严复。所谓英才,就是那些远超同侪,表现突出的人才。在硅谷,他们被乔布斯称之为 A+ 人才。

人才难得,英才稀罕。那么,英才是什么样的人?怎样成为英才?

英才

成为英才,这既关乎个人的天赋与家庭背景,更关乎个人自我定位。最优秀的人才始终是一层一层跃迁,从一个 level 的标准七八九 跳到更高 level 的标准七八九,最终借助于时间复利效应,慢慢地超越了当初跟他处在类似水准的朋友。

这种跃迁,需要付出长时间且漫长努力,最终成功率并不大。你可以看看自己的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同学。其实一层一层在淘汰。这个现象有合理的地方;也有非常多不合理的地方。我们今天先捍卫其合理的一面。

你需要区分对待能力与对世界的感知。很多人都是被这点骗了。我为什么要成为一个「优秀」的人而非「有趣」的人?因为有趣人生有两个条件:能力;敏感。

然而,你可以记住,三十来岁了,更不要浪费时间去纠正别人的观点,自己的时间太宝贵了,哪有那么多时间去对抗、去妥协、去委屈求全。做好自己就不错了。在三十来岁的年纪,多数人已经放弃了理想,你的理想主义就是你最大的竞争优势

成为英才,看心气、智力与格局

提高心气,文养气,诗洗心;提高智力,神经智力+经验智力+反省智力;提高格局,一个一个有趣的人一件一件有意义的事拓展开。

心气


心气大于智力与格局,就是命比天高的凤凰男;智力大于格局与心气,就是书呆子;格局大于智力与心气,就是手高眼低的孤君寡人。有心气,才有智力,最后就是格局的打开。

职场新手往往过于关注内部人际和谐,导致在有限心力下,更无法区分主次,于是几年后,庸人而已。心气过低者,则容易敏感、自卑。怎样让自己变得没那么敏感与自卑?最简单的方法是成年后,让自己拥有多个社会评价体系。

你怎样才能大时间周期保持心气呢?

答案是选择简单的生活方式。一切皆是时间的函数,生命也不例外,时间最可怕的是复利效应。怎样找到简单的生活方式,形成时间的复利效应?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

  • 第一是找到一个好伴侣。
    优秀的伴侣是你最好的同侪压力,也是你终生的同侪信任,更是你无法堕落的底线。

  • 第二重要的则是导师。
    在时间源头,以学徒的身份,帮一位大师打杂,然后慢慢地从边缘到中心。这样你工作早期,无数困惑,如精力分配与心力资源,通过模仿老师,得以解决。这就是现在当代认知科学的主流观念——认知学徒制。

为什么认知学徒制如此重要?因为人们容易高估自己意志力,这意味着你每天需要给自己做心理建设,这是与人性背道而驰的;与小伙伴们与导师在一起,则是让你更容易获得反馈与从嗅觉视觉听觉到灵魂的刺激:我不能再堕落了,我要加速我的进展!

真正的智力


如果用认知科学的术语来说的话,这三种聪明人体现出来的三类智力。

  • 第一类叫做神经智力。它是以神经系统的有效性和准确性为主要衡量目标,受基因的影响非常大,天生的成分比较高。

  • 第二类叫经验智力,是在不同领域长时间的学习、长时间的经验积累、长时间形成的技能体系或知识体系支撑的能力。这也是智力,叫经验智力。请参考我的老文:刻意练习

  • 第三类叫做反省智力。反省智力和人类的理性密切相关。请参考我的老文,超越智商
    神经智力、经验智力与反省智力三者构成了「真正的智力」。
    成为英才,大家最容易忽略的是反省智力。绝大多数人不明白,专家和新手最大的区别是专家掌握了大量的反省智力:他的内隐知识比别人的效率要更高,他的模式要更清晰。

如果说神经智力是人生小船的马达;那么经验智力就是水手;而反省智力则是船长。

提高反省智力,请记住三个关键词:
第一个关键词是是策略。策略是你用脑、干事、思维的方法。一套做事、做人的方法。
第二个关键词叫积极态度。
第三个反省智力的关键词叫自我监控和管理。

那些相信自己可以变得更聪明的人,正在变得更聪明。祝福你,拥有真正的智力,从此更聪明。

格局


三个关键词:跃迁;读写;直觉。

跃迁

第一,你刚开始的时候,需要进入恰当的网络,而非越大的网络越好。比如,在你年轻时,更重要的是加入能信任你的同侪,能带你的导师的人际网络。其它人都是闲杂人等。你可以不用管他们。

第二,明确自己在当前层次的人际网络中,需要做好的程度:7%。你必须在你当前所处的社交网络中,拥有至少7%的人的认可,这7%的人乐意向他们的社交网络中的人推荐你本人或者你的产品。

第三,当在一个小的人际网络中达到一定高度后,需要及时跃迁。这是多数人的格局上不去的一个根本原因。比如,一位杰出的认知心理学家可能已经得到圈内30%的人的认可了,但是他的成果过于细化,难以与其他学术网络的人交流,并被其他研究者或学科引用。因此,他的格局并不大。

读写

如果说阅读帮助你与很多「已逝的伟人」交朋友,那么写作帮助你与很多「不在身边的人」交朋友。

正如硅谷创业教父 Paul Graham 在 《如何写作》开篇所言:

写作不仅交流想法,更催生想法。但大部分人,终其一生都不能意识到好的写作竟如此重要。如果你不善写作,也不爱写作,那么,你在余生将与贫瘠思想为伍,错过经由写作带来的新世界。

写作不仅催生想法,更带来信任。我已经见过太多借助于写作,获得工作机会,提升格局的案例。

直觉

先说言语。请不要轻易将直觉付诸于语言。王阳明则将其称之为:言益详,道益晦。

在回顾历史上各类智者故事时,会发现他们普遍存在一个悟道时刻。如欧洲社会心理学创始人莫斯科维奇三十岁时读皮亚杰著作时顿悟;又如乔布斯印度朝圣时顿悟;再如鼠标之父恩格尔巴特二十五岁刚订婚时顿悟。某个人,独自一人,然后恍然开悟。比如乔布斯在印度;恩格尔巴特在落叶纷飞的树下。

那个时候,无需与人交流。他们的直觉会找到自己的使命感(Calling)。之后的生命旅程,他们会反复听到内心同一个声音在反复诉说。然而,他们依然不知道这种诉说是什么。只能朦胧感知。

那么,为什么读书、爱学习能创造好运气呢?

我想,爱读书爱写作爱学习,其实并不能真正地创造好运气,而是改善了你对直觉的朦胧感知能力。

那个读书多的人,他/她会朦胧感知到一些更好的东西。因为所有你读过的你经历过的都不会消失,都会存储在你的记忆中的无穷大的那一层。当直觉有了大量的素材,应该往哪个方向走,你会朦胧感知到。如果他/她掌握了正确使用直觉的方法,那么外在表现就是运气很好。

最后,我们可以将营造直觉与环境的关系总结为两个简单公式:

  • 容易产生好的直觉的环境 = 充分的睡眠 + 悠闲的生活 + 足够自由的工作内容;

  • 能够容易保护好直觉的环境 = 简单的生活 + 规律的创作训练 + 强大的内在自信。

伟大的爱情是在那一刻,你与对方共振了;伟大的事业是在那一刻,你与某个商机共振了。而这些伟大常常来自直觉系统。但这些直觉系统又广泛地依赖你的计算系统。比如平时的自律、广泛的阅读、充分的睡眠、适当的运动等。

        ——全文摘自阳志平工作谈系列

相关文章

  • 英才论

    每到民族存亡之际,必见英才。他们是27岁的梁启超;他们是42岁的严复。所谓英才,就是那些远超同侪,表现突出的人才。...

  • 三国第一智者

    若论神机妙算、运筹帷幄,孔明更胜一筹; 若论奇计百出、天妒英才,郭嘉更胜一筹; 若论少年英雄、用兵如神,周瑜更...

  • 云中惊雷起【十五】

    涅槃两载,公子重登凤凰台; 初心不改,评古论今纵英才。 ——路人甲-张云雷个站 真的很...

  • 吾等死战——姜维与郑智

    曾听人说,三国前半部分较后半部分精彩。 确实。虽然后三国的英才,绝不输于前三国。论武勇,文鸯单骑闯关;论奇谋,有与...

  • 说茶论情 (原创)

    煮一壶茶,听一首曲 你话江山多英才 我论实情真英雄 你说历史趣味长 我道诗词更沧桑...

  • 关于生活中的那些博弈论(上)

    有看过奥斯卡大片《美丽心灵》的人应该对博弈论不陌生,这里缅怀下纳什夫妇二老,前年车祸不幸去世,天妒英才。博...

  • 《世说新语》译文集 德行篇八

    【南朝•宋】刘义庆 原文:陈元方子长文,有英才,与季方子孝先各论其父功德,争之不能决,咨于太丘。太丘曰:“...

  • 安徽教师考编速记 | 教育学、心理学人物及著作100条—合肥说教

    教育学 1.孟子(内发论)主张性本善,其思想表现在《孟子•尽心上》: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首次将“教”和“育...

  • 有感《一帘幽梦》

    嗓音甜美好唱功, 翻唱入耳论雌雄。 天嫉英才空余恨, 一帘幽梦与谁同? 一一彭甫 雾里看花花犹在, 水中捞月终为空...

  • 阳志平工作谈4:英才论

    大家好,我是Mien。 今天跟大家分享阳老工作谈的第4个主题,英才论。 在如今这个高度不确定的信息过载时代,传统的...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英才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qqim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