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范毕业后,我怀着满腔热情投身到教育事业,快退休了才发现,原来自己就是一个教书匠。
所谓“匠”,本意是木工。从字形上看,筐子里放上一个斧头一类工具。后来就泛指手艺人,如铁匠、皮匠、小炉匠...... 然而教师为何被称为教书匠,一开始想不明白。
![](https://img.haomeiwen.com/i24612884/5c612a3d49f7cae7.png)
古时候尊教师、医生等有学问的人为先生,现在“先生”这个词升级了,没有一定造诣的不敢称先生了。
称老师?现在“老师”这个词泛滥了,演员、导演、主持人都称老师,就连直销、保险圈子里都互称老师。我这教书的反而不敢称师了。“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有思想,教人以立业之道,解人生疑惑者方可为师。而我只是教材的搬运工,把教材掰开揉碎喂给学生。 这样看来也类似于手艺人,也就可以称为“匠”。
我居住的小区是机关家属院,人们晚饭后看完新闻联播,就在小区散步,然后坐在一起聊家国大事。 我没有时间,放学后要赶紧准备晚饭,吃完饭后还要去辅导晚自习,检查宿舍。等学校熄灯后才能回家。有一次我推自行车路过正在聊天的人群,有人就问我,现在的某某长是谁,我说不知道。有一位退休干部就说:“这么重要的时政新闻都不知道,怎么能教好学生。”我真是委屈,我上班没时间看报纸,下班没时间看电视,更没有时间坐下来和大家一起闲谈,假期学生走了还要安排教师轮流到学校值班,我从哪里知道这些新闻?
我的的工作也越来越机械化和形式化。最多的工作是写教案,一本一本,整整齐齐,盖上教务处的章,其实谁也不看,老师也不会按照教案照本宣科讲课,可这样的工作好管理,容易量化,有人就热衷于此。
为了涨点工资,我必须参加评职称,不论你是在中学、小学还是幼儿园,只要是老师,手里必须要有一打证书,计算机的、英语的、普通话的、以及教坛新秀、学科带头人、优质课、辅导各种比赛获奖的荣誉证书......都是评职称的加分项。最要命的是论文,其实谁都知道,那玩意儿屁用没有,可是没有论文就评不上职称,评不上职称就涨不上工资,于是硬着头皮动手写一篇除了杂志社编辑看一遍,以后在没人看的论文,算是给杂志社创造点收入。
教书匠本是一句戏谑之言,然而我觉得再贴切不过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