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看看国外一个家具大亨的故事:

两个年轻人拜在一个师门,学木工。都学的很好,师兄做起活来比师弟看起来更麻利干脆,师弟看起来更稳重一些。
当他们都差不多学成时,师傅说:“你们两个都到山上选个木材,然后做一件你们最拿手的成品出来给我看。”显然是师傅决定传承衣钵的时候了。
师兄到山上很快选了一棵笔直粗壮的树,回来就动手做心目中最拿手的精致家具。师弟却从山上迟迟不归,日落时分才回来,扛着一根不高大且弯曲的小树回来。
最后,师兄做成了一个极其精致漂亮的家具,师弟因为选择材料的限制做的家具要损色很多。
师傅问:“山上那么多树,你为什么选择那么一棵不起眼的小树?”
“因为我看到差不多每一棵大树上都有鸟巢,林中好多小鸟飞来飞去,我不想让它们无家可归。”
师傅把衣钵传承给了师弟,因为他心中有爱。
师弟后来成了著名的家具大亨,当记着问他为什么能取得成功时,他说:“因为我心里始终装着顾客。”

见过好多公司墙上的标语:“顾客是上帝”,“顾客的需求就是我们的使命” “……”可往往是把客户放在嘴上,没有放在心里。
我遇上一个咨询客户,说她的培训机构老是不挣钱,我过去看了,还没进门就听到了她和客户的吵骂声,问了才知道是因为几百元的学费。
且不说吵骂的对错,单凭这架势就足以说明不挣钱的原因了:与顾客争论不顾忌影响和形象,长此下去,口碑肯定不好。口碑不好,生意自然不好。
这就是不成功人士与成功人士思维认知的第一道墙:是否有发自内心的善良和爱。爱顾客与功利无关,就像爱迪生发明灯泡不是为了出名,就像稻盛和夫说的:“心中有爱,人生和事业才能拨云见日。”
第二道墙:你怎么看待成功之前的客观条件。
有两个亲兄弟,一个人成了企业家,另一个人连温饱都靠兄弟补助。当别人问起他们为什么成就/过成现在的生活的原因时,他们的回答是一样的:“谁让我有个不成事的父亲。”
看起来是“不成事的父亲”,成就了一个儿子,毁了一个儿子。只所以有天壤之别的差距,是因为成功的儿子把不成事的父亲当成了自己奋斗的理由,而失败的儿子把不成事的父亲当成了自己颓废的理由。
日本经营之神松下幸之助,一直感谢上天的眷顾,让他获得了成功。他感谢的眷顾是:家里穷、身体弱、文化低。

因为家里穷,才有了积累财富的经验和资本;因为身体弱,才养成了锻炼身体的好习惯;因为文化低,才时时刻刻提醒自己要向高人请教,才有了无数次的学习机会。
不可否认的是,有些人的天花板是某些人的地板,人和人的起点确实不一样。但我相信我们一般的读者原始条件都要好于松下幸之助的起点吧。
成功要做的只是把现有的都看成或变成自己进步的阶梯,而不是因为自己所谓的起点低而放弃本可以争取或得到的美好前途。
每个人的成长环境,影响或受影响的人,读过的书,走过的路等,都不一样。这就决定了我们的思维模式和认知模式各不相同。
消极的思维认知模式,会把一个人带入黑色地带,永不见光明,因为Ta把自己现有的一切都看成阻力,心里有一堵无论如何努力都推不倒的墙。而拥有积极的思维认知模式的人,会把现有的一切都看成人生的跳板和阶梯,即使没有跳板和阶梯,那也会想办法去创造出来,因为他们始终相信人生的无限可能。
第三道墙:是否太关注别人的看法。
你有没有想过一个问题:为什么自己感觉做不到或不可能的事情,别人却做成了?难道Ta天赋异禀?
稻盛和夫的书和故事大家都看过读过,他就是完全抛开了环境和别人的看法,自己把工作做到了专注,且专注到了忘我的地步,专注到了有如神助的地步。
稻盛和夫的故事看似离我们有点远,那么我说一个我身边的例子吧:

上师范的时候,我的一位同学潇潇,刚好也是我的室友,长得很漂亮,她还一直在说普通话,尽管说的不太标准(因为我们来自各地县城,说的都是各地方言,又因为距离不太远,所以又互相能听懂)。
上了师范,就是等三年后国家分配,相当于端上了铁饭碗。家长对我们的期望就是毕业后有了稳定的工作,老师也不认真教学:反正把你们送到毕业得了。这种情况下,我们也就过起了睡大觉、侃大山、结队逛街的无拘无束的日子。
可潇潇与我们不一样,她好像不与任何人好,每天按时睡觉,第一个起床去教室自习,还拿着我们要考证的普通话书一遍遍读,还自学英语,数学。
我们都私下评论她没朋友、书呆子。我感觉时间长了,我们对她的看法和对她的评价,她都能知道,可她还是不与我们为伍,还是坚持她的学习之旅。
师范两年多的时间,我们都把她看成异类,而且是不好的那种异类,起码我是这样看的,感觉我的同学也是这样看的。
直到临近毕业半年时,迎来了我们每个人必考的普通话考试,这个考试与别的科目考试不同,不是我们的老师给评分,是市里的老师来给每个人评级。
这下我们都慌的六神无主,临时抱佛脚,天天拿着书读,找同学帮着听,听同学怎么读,互相商量怎么过级,一个教室成了一个老鼠窝,我们到处乱窜,找不到出路。只有潇潇神态自若,因为她胸有成竹。
考试那天,潇潇是班级里第一个参加考试的,她普通话读的是那么有声有色,加上靓丽的外表和恰到好处的表情,让评委老师频频点头表示满意,而且她最后还说了一句英语感谢语,这让评委老师竖起了大拇指,说她前途不可限量。
此时,我有点明白,优秀的人为什么优秀,成功的人为什么成功。随着年龄的增长,明白的程度也在渐渐加深:人之所以能成功,是因为他们从不随波逐流,他们一直在朝着目标前进,并且没有什么能阻挡他们前进的步伐。

限制我们发展的不是外界,而是自身,自身的认知思维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当我们某一个阶段或时期停滞不前时,就要反思一下自己,是否认知思维里出现了一道阻碍自己发展的墙,一旦停止反思,结果就悲催了。所以要进步就要不停的反思、反思、再反思。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