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6983455/70c3e8bc43488587.jpg)
在古诗丛林里穿梭
20230423 星期日 阴雨 三月初四
世界阅读日。读《昨夜星辰》。学生看我读得认真,圈圈画画的,嘀咕着:“一定是一本哲学书,不是小说那么好读……”
1
古诗的失重感
我们坐过山车的时候会有失重的感觉,它在瞬间把我们升高,又在一瞬间让我们落下去。而诗歌也是这样。一首好诗,它里面会有情感的落差,它会让读者产生失重的感觉。绝句往往能在很短的篇幅里形成这样的落差,造成读者情感上的失重。
2
缺席的他者
跟随着作者,我们从《题都城南庄》出发,看一些类似的诗歌,看诗人们是如何表达物是人非的,从而提炼出一些共通的模式。
阅读,比较,提炼,归纳。与赵嘏的《江楼感旧》比,区别在于,崔护是从回忆写起,由过去写到现在,赵嘏是从现在写回过去。
要是从前一起望月的人还在,思绪就不会飘远了。
3
上高楼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独上高楼",不愁也愁。
辛弃疾说"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年纪小,没什么经历,"爱上层楼",愁不请自来。
可慢慢有经历了,知道愁不是什么好事,吴文英说:"都道晚凉天气好,有明月、怕登楼。"
4
你不在了
在时间的迷宫里,两个人走着走着,可能另外一个人就走丢了。宋词是这样,现代诗里也有类似的写法。徐志摩飞机失事以后,林徽因写了一首怀念的诗,题目是《别丢掉》。有几句写得特别好:
……
一样是月明,
一样是隔山灯火,
满天的星,只有人不见,
梦似的挂起。
……
月亮还是那个月亮,星星还是那个星星,但是你已经不在了。
![](https://img.haomeiwen.com/i6983455/1f0974ee967bc4ed.jpg)
5
四分之一个世纪的长度
刘禹锡一定是作者很喜欢的诗人,他用很多笔墨来解读刘禹锡。他写有不少物是人非的诗歌,如《杨柳枝》《元和十年自朗州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再游玄都观》《与歌者何戡》。
刘禹锡参加政治改革,结果后来换了皇帝,掌握权力的人不一样了,他就被贬到朗州。他在朗州待了十年才回到京城。回来以后他写了《元和十年自朗州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
写完这首诗没过多久,他又被贬了。等到他再回来,是十四年以后的事情了。两次被贬,前后一共是二十四年,一个人有几个二十四年?
刘禹锡的这些诗,写的其实也是人生的花开花落。
在花开花落的背后,是他个人的浮沉。但是在他个人浮沉的背后,是朝代的变换,是不同政治势力的兴衰更迭。
这两首诗给我们提供了一点新的东西,虽然诗人还是在写物是人非这种我们已经非常熟悉的情感,但是这个物是人非背后有一个大的时代,这里面有政治的因素。个人随着时代的潮起潮落而起伏不定。
另,崔护等都是通过故人的不在场来表达遗憾,而刘禹锡写的是在场,何戡还在,还能唱《渭城曲》。但是我们读起来,却觉得更悲凉。
![](https://img.haomeiwen.com/i6983455/6ad054fe2a938971.jpg)
6
思年华
李商隐《锦瑟》。
李商隐的诗全都是谜语,要靠我们自己猜。
《锦瑟》,有人说是写乐曲的诗,有人说锦瑟是人名,有人说是悼亡诗。其实写的是什么?思年华。
中间两联,有四个典故。
"庄生晓梦迷蝴蝶",讲的是庄周梦蝶的寓言。
"望帝春心托杜鹃",望帝本名杜宇,是蜀国的一个皇帝。死后化成了一只杜鹃,每天啼叫,发出很悲哀的声音,一直吐血为止。
"沧海月明珠有泪",诗人把两个典故混在一起讲。一个典故是月圆的时候,海里的珍珠也会变得圆润。另外一个典故说鲛人流眼泪,眼泪会变成珍珠。
"蓝田日暖玉生烟",唐代有一个诗人叫戴叔伦,他说:“诗家之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也。"
结合这四个典故看,李商隐其实在讲“昨日之我”和“今日之我”的关系。他在讲一个人回忆他的过去的时候会有的情绪。
你看着回忆中的自己,很真实,但是又很不真实。就像是蓝田日暖,就像是良玉生烟。
你永远不可能回到过去了。
![](https://img.haomeiwen.com/i6983455/b79c354f9e8b4d65.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