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心经(四):《心经》告诉你,做这个功课很简单!心想生

心经(四):《心经》告诉你,做这个功课很简单!心想生

作者: 心想生知行合一 | 来源:发表于2020-03-19 10:17 被阅读0次

心想生老师:

不取于相,如如不动,因为不取于相,就是什么,一心三藏,即色即空,即空即色。所以《金刚经》到后面总结的时候就是:不取于相,如如不动。我既不着色相,也不着空相,但是我怎么能证明我是不取于相的,如如不动?我就真的不取于相了,我不管看到什么,我都没情绪;我不管听到什么,我都没情绪;我不管遭遇什么,我都没情绪,这就是如如不动。这就是《心经》讲的“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盘”。

心无挂碍,不取于相了,然后呢,就是无有恐怖,如如不动,那如如不动怎么能做到,这就很关键了。如如不动怎么能做到?那我们说,诶!我们要让自己照见五蕴皆中,我要让自己如如不动怎么做到?忍辱。可不是禅定哦,可不是你静坐,不是的,那就跑偏了。王阳明在《传习录》中,至少有好几处,他在批驳静坐,批驳那个什么,就是只知道守一个虚境,是什么,是你要去忍辱,要去格物致知,要去宽恕。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佛在《金刚经》里他也讲啊,佛在《金刚经》有一品,说第一波罗蜜,即非第一波罗蜜,是名第一波罗蜜。这个我们不说了,他在第二十几品当中,有这么一段话,他说:“须菩提,若菩萨以满三千大千世界七宝用以布施,这个菩萨福德多不?”须菩提说甚多。诶!佛说,若有人得什么?就是知道“一切法无我得成于忍”,是菩萨,它的功德胜前菩萨, 佛在《金刚经》里讲的这叫无生法忍,也就是说什么意思呢?知一切法无我,就是一心三藏,照见五蕴皆空,不着相了。得成于忍,如如不动,这叫无生法忍。无生法忍什么意思呢?修忍辱,修忍辱,什么叫忍辱?忍是随顺。辱,就是你所有的苦厄,你所有的情绪。随顺你的情绪,就是修忍辱。

修到什么阶段,就是《金刚经》里讲的佛陀被歌利王节节肢解,他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相,他不生嗔恨心,你修到这个地步,你就是无生法忍,你修到这个地步,你就是如如不动。我们做不到,做不到从小事开始,孩子不写作业,你能够让自己修忍辱吗?就是格物致知。然后呢,别人欠我钱不还,你能够让自己修忍辱吗?格物致知。然后呢,就是自己的婚姻不幸福,你能够让自己羞忍辱吗?格物致知。一旦你修了,度一切苦厄,就这么简单,这个就是说如能转境,则同如来;这也就是什么,孔子说的“夫道,一以贯之”。道,一以贯之,道从来,大道至简啊。你说道很复杂,为了让你解脱,给你N多个修行法门,那就不叫大道,大道至简,它真的是很简单,简单到你不敢相信。王阳明的话,就是致良知,没别的,就是致良知。

刚才说的照见五蕴皆空,如何照见五蕴皆空?你要行。你要行,就是你要度;你就必须能照;那你要照呢;你就必须要行。行就是修行了,修什么呢?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行,修行;修,只能修般若波罗蜜,就是只能修般若波罗蜜多,就是《心经》这个题目嘛,般若波罗蜜多,你只能修这个,修别的不行,意味着你只能修般若,就这个意思。般若就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经》后面会讲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无上正等正觉,修正法。修正法,你修的如果不是正法,你说我去开天眼,不是般若波罗蜜多;你说我去什么悬浮、修神通,不是般若波罗蜜多;你说我去静坐,不是般若波罗蜜多;你说我去诵经,不是般若波罗蜜多;你说我到庙里去做义工或者去捐款,或者到孤儿院去救助,不是般若波罗蜜多。

那可不可以做?可以,那个叫无住布施。你可以布施,但是是在无住的情况之下,无住布施就是知行合一,就是你去庙里做义工,你是开心的,也就是说什么呢?良知指引你去做义工,如果你去做你很纠结,那就是良知不让你去做,那就是你的神性、你的自性不让你去,那这个时候你还去,你就是什么,让自己没有守中。我们古圣先贤也是这么讲的,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他的学生问他:老师有没有一个字或者一句话我能奉行终生的?孔子说有一个字,叫恕。诶!忠恕就是孔子的教导,恕是什么?孔子给的八个字叫“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所不欲,你想做吗?你不想做你还做,你就没有恕,我不想去庙里做义工,那我就别去。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不想去什么,就是我们都认为的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不想写作业,或者说我不想去骂别人,我也不想让别人骂我,那我就别骂别人,我们都认为这个叫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不是,这个欲就是你自己想吗,你自己想做吗?你自己现在不想做你就别做,你别做,这叫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就是知行合一。联系孔子的上下文,你就能懂他这个话的意思,“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行,修行,你只能修般若,修别的都不行,也就是说什么,修一乘法,在《法华经》里有这么一段经文:“十方佛土中,唯有一乘法。无二亦无三,除佛方便说。但以假名字,引导于众生。说佛智慧故,诸佛出于世。诸佛出于世,唯此,唯此一真实,与二则非正,唯此一事实,余二则非正”,《法华经》里有这么一段话。“十方佛土中”,十方佛土,三千大千世界,十方佛土,遍虚空遍法界。“唯有一乘法”,只有一个真相,就是一心三藏。“无二亦无三,除佛方便说”,就是没有第二个第三个真相,真相只有一个,其他都是什么,佛的方便引导,方便说。

什么叫方便说?举个例子,因为众生慧根,那个那个什么慧根不同,所以才有了小乘、中乘和大乘这样的区分。小乘法、中乘法和大乘法,因为它是什么?根据你的根性来给你说法的,我举个最简单的例子,说有这么个故事:一个老汉,有一天见到佛陀了,就向佛陀抱怨,说自己几个孩子都不赡养自己,佛陀就问他:你现在就是最感恩的是什么东西?他说”我最感恩的是手里这根拐杖,为什么呢?因为这根拐杖能让我走路啊,能让我驱赶恶狗。佛陀说:那你就感恩这根拐杖吧,然后呢,你的孩子就会孝顺你了。老人家就真的做,每天感恩拐杖感恩拐杖,后来呢,孩子都回来孝顺他了。你看这不就是佛陀在给你八万四千法门吗?

感恩感恩感恩,但如果佛陀说,老汉啊,你知道五蕴皆空吗?你知道色受想行识,都是一心三藏吗?你知道就是我们现在跟大家讲的,今天上午讲的这些内容吗?如果佛陀说老汉你坐在那我给你讲,佛陀直接听,不是佛陀,老汉都能哭死过去,听不懂啊。听不懂,那给你个方便引导的,你听不懂,你的根性不够,那来感恩吧,你只要感恩就能改变,因为你在干嘛?你不抱怨了,就是说你什么,致中和了嘛!你天天要抱怨,就好比说,有些人他修,那你天天念阿弥陀佛,说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它为什么它不让你生念,它叫你一念代万念。干嘛呢?就是你在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你就可能把那些念给屏蔽了,但如果你在念阿弥陀佛,这个女儿气死我了;念这个阿弥陀佛,这个儿子真可恶;念这个阿弥陀佛,这个婆婆太可恨;你念这个阿弥陀佛就无效,知道吗?它让你什么,念中间没有空隙,他让你什么,致中和。你这个时候心就静了。

但是你跟他这样讲,他可能明白,你要跟他说这些他不明白,因为根性不同,所以“但以假名字,引导于众生”,就是什么?就是无二亦无三,都是佛的方便引导,是这么个意思,所以佛法有一句话什么,“口念弥陀心散乱,喊破喉咙也枉然”。我口念弥陀,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孩子咋还不回来?阿弥陀佛,阿弥陀佛,这个欠我的钱啥时候还我?然后你在,你心是散乱的,喊破喉咙也枉然,你把喉咙喊破了,你喊,每天念一万遍,也没有用,这就是佛法里讲的。是因为什么?因为众生的根性不同,所以是方便引导,但是呢,这是以假名字引导于众生,诸佛出于世——后面,我后面我记不清了不说了,“十方佛土中,唯有一乘法。无二亦无三,除佛方便说。但以假名字,引导于众生,诸佛出于世,说佛智慧故。”就是诸佛出世只是来说什么,佛的般若智慧,ok,就这个诸佛出于世,说佛智慧故,这就是达摩祖师说的:“若不见性,说得十二部经教尽是魔说”,如果不见性,他是个高僧大德,他在庙里给你讲经,其实就是魔,披着袈裟的魔。

然后呢,我们再回到刚才,回到刚才那个《心经》,那个地方吧,行深般若波罗蜜,就是修行般若智慧,就是刚才说的只有一个法是真的,就是刚才说的“十方佛土中,唯有一乘法”。一乘法就是般若,其他的都不是。那你行这个,修行到一定的时间,就是行深。深呢,就是说你已经下了很多功夫了,你不是修了一天两天,你真的是在让自己不断的明心,你真的在让自己不断地去格物致知和知行合一,让自己明心还不断地见性。见性是格物致知,知行合一,明心是一心三藏。悟后,悟是一心三藏,起修,起修是格物致知知行合一,就是忍辱,就是无生法忍和无住布施。

不断的让自己在这个里面下了很多功夫,到了一定的时间点,它是哪一天不知道,哪一天不知道,有可能你做了一年,有可能你做了两年,你就发现它变了。有个很重要的东西叫什么呢,很多人会以外在的改变为什么?为自己的改变。告诉你,真正的改变是当外在不变,你的心先清净,这才叫你真的变了。因为那个是凡夫的境界,什么呢?任何人都会,他还我钱了,哎呀高兴,谁都会,还需要你修吗?他不还你钱你还高兴,诶!这个就表示你功夫真到了;孩子不写作业,你高兴,你功夫真到了——孩子不写作业他变的写作业了,你高兴,那不用你修,凡夫都会,谁都会,但你一旦做到宠辱不惊,你一旦做到外在任何东西没变,我的心先变了,那就是佛陀说的,境随心转,不是心随境转啊。这也就是说的什么?

凡夫转境不转心,圣人转心不转境,凡夫光想转境,我欠债了,想办法还,或者是解决,圣人呢,欠债了,我恐惧吗?我焦虑吗?我害怕吗?我担心吗?转心,就是致中和,这个时候境就是随着心来转了,我们看刚才那个“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那如果你要行,怎么行?

最后就是,这五个字,五个字做到,一切就做到了,解门和行门都有了,什么呢?“观自在菩萨”,就这五个字,这五个字,含了一心三藏,格物致知知行合一,全部都包含了!

所以到最后,你要度,你必须要照,你要照就要行,行怎么行?观自在菩萨。观,观自在菩萨,好,观自在菩萨这里面有很多解释:

一种说这个经呢,是观世音菩萨讲给舍利子的,ok,这是佛陀讲的经,听好了,是佛陀讲的经,不是观世音,有的说这是观世音菩萨在定中讲给舍利子的,不是,这是第一个。

第二个呢,观自在菩萨,它当然可以是观世音菩萨,但告诉大家,任何人都是菩萨,你不要把它仅仅当做观世音菩萨,那你当做观世音菩萨也没问题,观世音菩萨是怎么成就的,耳根圆通。

耳根圆通啊,就是观世音修耳根圆通法门,就是佛陀的弟子——文殊菩萨,佛陀让弟子来阐述自己成就的法门,每个人阐述完之后,文殊菩萨判观世音菩萨的是最为什么——简单;最为究竟;最为彻底的。而观世音修什么——耳根圆通。你不要认为有的说耳根圆通是听到什么海潮音,听到各种我们听不到的声音,那叫相。那叫相,耳根圆通是什么?就是我听到一切我都不动心,就是我看到一切我都不动心。

也就是类似于孔子说的“六十耳顺”,你骂我是条狗,我很开心;你说我是个菩萨,我还很开心,孔子有个故事就是他流亡在郑国还是什么地方,跟学生走散了,然后呢,孔子周游列国的时候不就很惨吗,学生就找他,子贡到处找他,就问郑国,就问那些人:你见到我老师了吗?你看看很有意思,你老师是谁啊?见到我老师了吗?那就是可能找老师心切吧,其中有一个郑国人就说:我见到你老师了。诶,先生夸了一句,这意思是什么呢?他像尧舜一样,但是呢,如丧家之狗。说孔子是丧家狗啊。子贡说:对对对对对,就是他。子贡就去了他说的那个地方,子贡告诉孔子说你知道我怎么找到你的吗?孔子说你怎么找到的?他说就把那个人的话说了一遍,说你是丧家之狗,孔子说对呀对呀,我就是丧家之狗啊,他说的太对了。

六十耳顺啊,就是你说什么我都不动心啊,你说你说什么我都开心啊,说什么我都不动气,这就是什么?就是王阳明说的不动于气;就是至善。所以观世音的耳根圆通,就是他听到一切他都耳顺,他看到一切他都耳顺,如果你认为是什么听海潮音,听一些我们听不到的声音,告诉你“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你还没有离相,观世音也是个像,这是说一个。

第二个呢,菩萨是什么意思,菩萨是菩提萨埵,《心经》后面还有“菩提萨埵”,是梵文啊。菩提是觉,萨埵是有情,所以观世音菩萨是觉悟的有情众生。两个意思,第一个呢,自己觉悟的,就是觉悟的人;第二觉他,所以叫自觉觉他,就是使众生觉悟,但首先是自己觉悟,这是观世音菩萨。诶!菩提萨埵,从字面的意思来解释。

那我们不从字面,我们用佛的原话,佛是怎么说的?“若菩萨通达无我法者,如来说,如来说,如来说名真是菩萨。”《金刚经》里原话啊。我们不用去字面解释,什么是菩萨?佛来告诉你,通达无我法的人就是真菩萨。通达无我法: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如果你能通达无我法,就是你离相了,你就是菩萨。很简单,那只要我离相,我就是菩萨,除非你说不对,一定是。观世音菩萨、文殊菩萨、普贤菩萨、地藏菩萨才是菩萨,菩萨多了去了,你到佛经里看,那四大菩萨后面什么诸菩萨摩诃萨,多了去了,我们都是菩萨,都是菩萨的情况是什么?你能通达无我法,你就是真菩萨,这是《金刚经》里原话呀。所以很简单。

你能离四相吗?你只要能离一切相,就是菩萨。那观自在菩萨,刚才说可以是观世音菩萨。

第二个呢,我们给大家解释一下。唐玄奘翻译这个非常好——观。

不用说,观就是让自己去“寂而常照,照而常寂”。让自己看、觉察。自在:自,是你的自性;在,是你的临在。时刻觉察你当下的自性,这就是观自在。ok,你当下的自性是什么?本自清净!六祖慧能——“何其自性,本自清净”,你当下的自性是喜怒哀乐未发的未发之中,如如不动,那是你的自性。

问题是你这个当下,你这个自性,你来观的话,它清净吗?它如果清净,你就是观自在菩萨,它如果不清净,你就不是观自在菩萨。那如何让它清净呢?你不清净就是你不自在,你观这个不自在,它就变为自在了,这就是格物致知。

格物致知是什么意思?我恐惧,我就观这个恐惧,一观这个恐惧,这个恐惧就没了,我反而变得自在了,这就是观自在。这就是什么呢?格物致知。如果我很自在,现在我很快乐,那我就观这个快乐,观这个快乐,这个快乐会给你指引你该做什么,这就是知行合一。因为本体给你走的路叫喜悦之道!

因为本体,也就是说那个自性,何其自性,本自清净,这个自性,它不知道恐惧;它不知道焦虑;它不知道担心;它永远在清净当中。它——就是法喜啊。它处于法喜状态,本体是乐,王阳明的话本体是乐,快乐。它给你指引,它给你说去见张三吧,如果你想见,如果它让你去见张三,你收到它给你这个指引,你内心是轻松快乐的,你去见张三,你如沐春风。如果它说你去跟这个人约会,你去约会的时候,你内心是什么,诶!清净快乐开心。但如果你说我去见张三,可是你走在路上,你内心不开心,那就是你的什么,自性在给你指引不要去见张三。

所以观自在,也是行闻,就是什么呢?你能否让自己不自在。我让,我观这个不自在,它就变为自在,这个过程呢,叫格物致知。然后呢,我现在自在,我就观这个自在,看这个自性的临在,它带我去哪里,这个过程叫知行合一。

所以道、菩萨就是一心三藏。如果你通达一切,通达一切法无我者,是名真菩萨。通达一切法无我,那就是无相了,无相无不相,既不执色也不执空。那菩萨、一心三藏、观自在、格物致知、知行合一,这就是什么?整个《心经》你要做的。也就是十二字真言:一心三藏,格物致知,知行合一。当然这个最终是在王阳明那里集大成,用他一生的经历来告诉你这么做你能得到什么结果。ok,但是《心经》已经告诉我们了,已经给我们讲完了。

相关文章

  • 心经(四):《心经》告诉你,做这个功课很简单!

    心经(四):《心经》告诉你,做这个功课很简单! ...

  • 心经(四):《心经》告诉你,做这个功课很简单!心想生

    心想生老师: 不取于相,如如不动,因为不取于相,就是什么,一心三藏,即色即空,即空即色。所以《金刚经》到后面总结的...

  • 心想生解读《心经》3

    *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这回终于说清楚了! 心想生老师: 离一切相。离一切相,这里还有一个词就是空。 空是什么意...

  • 心想生解读《心经》17

    心想生老师: (一) 问:我女儿她早上面试,笔试就过了。我那会儿也不迫切,因为我女儿已经订婚了,她报的是国家的,我...

  • 心想生解读《心经》1

    全称《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道破宇宙核心 心想生老师: 我们这两天跟大家分享,主要以《心经》为主,包括会讲到格物...

  • 心想生解读《心经》7

    见了空性,就知道赚一千万和赚一块钱一样简单 心想生老师: 我们来简单做个逻辑推理,我来用我的语言来带着,你跟着我来...

  • 心想生解读《心经》18

    跟着感觉走,一切皆如你所愿! 心想生老师: (一) 问:心师您好,我可能又得问一个问题,就是诸法空相,我们说那个空...

  • 自在人生

    以下文段摘自心想生老师的语音翻译: 自在大学自在人生,这是我起的名字,它来自于《心经》。 《心经》,第一句话,观自...

  • 2020-05-22

    用心经营,用心经营,用心经营 做可做之事,交可交之人 行可行之路,交可交之心

  • 《心经》为什么会对您的心灵产生效用的?

    心经王菲-SmileAngel 心经的效用: 【心经】全名为【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如果你不信佛的话,那么你可以按照...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心经(四):《心经》告诉你,做这个功课很简单!心想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reky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