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阴阳的概念
一、阴阳的含义
阴阳,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对范畴,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或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阴阳,既可以标示相互对立的事物或现象,又可以标示同一事物或现象内部对立着的两个方面。
一般的说,凡是运动的,外向的,上升的,弥散的,温热的,明亮的,兴奋的都属于阳;相对静止的,内守的,下降的,凝聚的,寒冷的,晦暗的,抑制的都属于阴。寒冷,动静,明暗是阴阳的标志性属性,而水火皆具备,故称“水火者,阴阳之征兆也”。
二、事物阴阳属性的绝对性和相对性
事物阴阳属性的绝对性,主要表现在其属阴或属阳的不可变性,即绝对性。
事物阴阳属性的相对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阴阳属性相互转化,二是阴阳之中复有阴阳,三是比较的对象发生了改变,那么事物的阴阳属性也可以发生改变。
昼夜阴阳属性的一般说法是:上午属阳中之阳,下午属阳中之阴,前半夜属阴中之阴,后半夜属阴中之阳。
四季阴阳属性的一般说法是:夏天属太阳(阳中之阳),秋天属少阴(阳中之阴),冬天属太阴(阴中之阴),春天属于少阳(阴中之阳)。
第二节 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一、阴阳的一体观
含义:阴阳双方在一个统一体中,协调共济
表现:
1.阴阳虽然对立,但在一个统一体中协调共济。
2.统一体中的阴阳相互依赖而存在,任何一般不能脱离另一方而单独存在。
3.统一体中的阴阳双方,每一方都含有另一方,阴中含阳,阳中寓阴,所谓阴阳互藏。
二、阴阳对立制约
阴阳对立制约,是指属性相反的阴阳双方在一个统一体中的相互斗争、相互制约和相互排斥。
三、阴阳互根互用
阴阳互根,是指一切事物或现象中相互对立着的阴阳两个方面,具有相互依存,互为根本的关系。即阴和阳任何一方都不能脱离另一方而单独存在,每一方都以相对的另一方的存在作为自己存在的前提和条件。如果由于某些原因,阴和阳之间的互根关系遭到破坏,就会导致“孤阴不生,独阳不生”,则“阴阳离决,精气乃绝”而死亡。
阴阳互用,是指阴阳双方具有互相资生、促进和助长的关系。阳以阴为基,阴以阳为偶;阴为阳守持于内,阳为阴役使于外。所谓“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老年人“昼不精,夜不瞑”,就是因为阴阳双方相互为用的关系失调而致。如果不相互为用的关系破坏,阴阳不得相互资助,则出现阴损及阳、阳损及阴的病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