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写到一定的境界,“文”就是“人”,“人”就是“文”。“人”“文”交融,难分彼此,我想“人文”的形成大概也有这样的因素在里边儿吧。
无意间和友人聊到“人口老龄化”问题,谈及当今社会老年人和年轻人对于占据社会公共资源之间的矛盾,我思索很深,但我绝不盲从,不屈从社会广泛的认知,我想我作为独立的个体,我有我自己清晰精准的判断能力。
我的文章和我的人一样,通俗而又深邃,犀利却不乏真情。我虽然生活在污泥浊水的世界中,丝毫不影响我包罗万有却条分缕析的精神世界,我从不避讳喜怒爱憎——我对当代都市里自诩为长者的老年人没有一丝好感。
《论语·季氏》:“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大概意思是说:一个人少年之时,正值养精状体,不要过分流连花丛,贪恋女色;到了壮年之时,有方刚之勇,要内敛锋芒,不用好勇斗狠;到了年迈体弱之时,血气枯败,一定不要贪得无厌。
两千多年前的孔夫子这番话,可谓戳破人性,一语中的。
“色”和“勇”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渐渐平息下来,身理上的无奈,谁也逃不过自然规律。而心理上的恶障——贪,却是绝大部分人一生从小到老祛除不掉的劣性,是他们产生短暂快感和无穷痛苦的根源,可悲风烛残年亦无自知之明,我总觉得一个人拥有这样一个人生,如同人世间的一粒微尘,卑微而又碍眼,悲哀而又心酸,永无休止的在这六道轮回之中不脱苦难,可悲可叹。
在我儿时的记忆中,老人是和蔼的,慈祥的;是勤劳的,是质朴的;是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是通情达理,即便没有文化说的话也是发人深省的。
而长大后,在都市的生活里,我所见到的一张张布满皱纹的脸,没有半分老年的慈爱,最爱不自量力的攀比,最觉得痴老几岁就要处处占先。求人前后两副嘴脸,利益左右判若两人,心里的弯弯绕绕比起皱纹的弯弯曲曲不遑多让,极逞口舌之能事,愚夫愚妇,蠢驴木马,于我眼中,形同草芥,不值一哂。
丝毫不必掩饰,一个人的智慧和年龄没有丝毫关系,有的人活一百岁也仍是错误的在这个世界上浪费了一百年的空气,由始至终传递出错误的为人“经验”。所谓“家风”,儿孙之祸福,我诚深以为是。
我骨子里特别厌恶自以为“老”的人,我以前看某相声艺人,公开谈及自己的徒弟离开他的地盘儿时,在媒体面前“我的儿啊……”想想你才比人家大几岁,张口闭口“儿啊,儿啊……”何德何能口出狂言。
精神最好的,精力最旺盛的,占便宜图自己欢乐,以一己之私全然不念他人处境的,不分场合扰乱公共秩序,抢占社会资源的,都是这一帮子倚老卖老的“老年人”。
他们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老年人”,他们是年轻时就是无德无才,没有是非观念,打到一切,良心欠缺的“红小将”变老了。可惜夕阳永远斗不过黎明,终将永远沉沦在黑暗中消逝于天地之间。
拒绝做生活中的“圣母”,谁让你做你就让他先行效仿演示。真真切切做好自己本事以内的事情,强者生活中少了“倔强”,犹如一碗面条没有了食言,其他的辅料再好亦是难以下咽。
把真诚永远要留给真诚的人,尊敬也应该留给值得尊敬的人。你不是苍天,不具备润泽万物的能力,况且苍天本身也无具这个能力,否则怎么又会有沙漠的出现呢!
爱戴应该爱戴的人,不分年龄大小,最好自己该做的事情,不分轻重难易,做一个人间清醒之人,才能避免伤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