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中国哲学简史
作者:冯友兰
译者:赵复三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出版时间:2017-10
ISBN:9787559605825
一、老子
-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一字伯阳,或曰谥伯阳。
生卒年不详,春秋晚期陈(后入楚)国苦县(现鹿邑)人。 -
老子的成就主要体现在《老子》一书里。
《老子》,又名《道德经》,和《易经》《论语》被认为是对中国人影响最深远的三部思想巨著。 -
《道德经》
分成八十一章,编为上下两篇,上篇道经三十七章,下篇德经四十四章。
全书的思想结构是:道是德的“体”,德是道的“用”。
孔子与老子相会
二、道,无名
-
大多数人只思考“形而下”的存在,即现实世界。他们觉得,现实世界是可见的,因此,表达它时并无困难;在表达时,虽然使用名字,也不觉得那仅仅是“名”。
-
名家的思想家开始对“名”进行讨论,在思维上乃是一大进步,对“名”的思考乃是对“思考”进行思考,它是在一个更高层次上的思维。
-
老子却指出,除了“可以命名的”之外,还有“无法命名的”。
凡“无以命名的”必定是形而上的。
道家所说的“道”和“德”便是属于这一类的概念。 -
“有”和“无”只是“有名”和“无名”的缩称。
天地万物都是可以赋予名字的,故此,称天为天,称地为地,万物各从其类,各有其名。有天地万物,就有天地万物之名。因此老子说:“始制有名。
”“道”是无从命名的,而万物之名又都是由道而来,这便是老子所说:“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三、规律
-
老子的学说以“太一”和“无有为常”作为主旨。
太一即道,道生一,因此,道称为“太一”。
“常”的含义是永久、永在。
万物都是变动不居的,但决定万物变动的法则却是不变的。 -
道家最关心的问题是:人生在世,怎样才能全生?怎样才能避祸?
这里便是老子的回答。他认为,一个谨慎的人应当温和、谦虚、知足。
温和就能保持自己的力量强大。
谦虚就能使人不断进步。
凡事知足,使人处任何事情,不致过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