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经·道常无名章第三十二
道常无名。朴虽小,天下不敢臣。侯王若能守,万物将自宾。
苏辙:朴,性也。道常无名,则性亦不可名矣。故其为物,舒之无所不在,而敛之不盈毫末,此所以虽小而不可臣也。故匹夫之贱守之,则尘垢枇糠足以陶铸尧舜;而侯王之尊不能守,则万物不宾矣。
原成:仆无贵形,妻无尊名。“道”不争竞一物之形为已身之形,故若仆若妻,故曰无名。万物无逃于“道”的约束,故曰弗敢臣。侯王以“道”约束自身,则可执掌万物的命运,故曰自宾。
天地相合,以降甘露,人莫之令而自均。
苏辙:冲气升降,相合为一,而降甘露,胞然被于万物,无不均遍。圣人体至道以应诸有,亦露之无不及者,此所以能宾万物也。
原成:“道”衍生万物,万物接受“道”的约束。人做为自然的一部分,亦必须接受“道”的约束。虽然人可以用独有的主观能动性参与自然活动,但只是改变了世界的面貌,而不足以改变世界的本质。所以说人的主观意志不足以约束万物,更不能超过“道”。故曰“人莫之命而自均焉”。
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所以不殆。
苏辙:圣人散朴为器,因器制名,岂其徇名而忘朴、逐末而丧本哉?盖亦知复于性,是以乘万变而不殆也。
原成:名者,有形有名之谓也。“道”衍生万物,故曰“始制有名”。此为第一阶段,“道生一”。“浑沦一体之物”具有无物之象,无状之状,故曰“名亦既有”。此为第二阶段,“一生二”。朴散而为器,故曰“夫亦将知止”。此为第三阶段,“二生三”。止,犹静也。“无”运动烈度超出限度,通知“有”运动将运动结果呈现出来。此过程曰“知止”。知晓凡运动必有结果产生,可以避免未知危害。
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与江海。
苏辙:江海,水之锺也。川谷,水之分也。道,万物之宗也。万物,道之末也。皆水也,故川谷归其所锺;皆道也,故万物宾其所宗。
原成:“道”恒无名也,故曰俾道。万物接受“道”的约束,故万物与“道”的关系,犹若川谷之与江海。

除特别注明外,所有文章为作者原创文章,作者保留原创文章的一切权利。
如果此文对你有点滴帮助,请点赞关注作者,给作者以鼓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