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少年来大禹像一直高高地站立在327国道和兖谷路的十字路口的中心点,他头挽发髻,身背斗笠,神情凝重。他一手紧握耒耜,一手直指前方,其气势不亚于统领千军万马的将帅。
有人说,兖州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得幸于大禹的庇护,所以人们崇敬大禹并把他奉若神明。
我在大禹像附近居住近二十年,每次外出回来当远远地看到大禹像时,一种回到家的亲切感,油然而生。
但由于高耸的大禹像位于327国道上,尽管灯光如昼,疲劳驾驶的大货车司机们仍多次迷迷糊糊地冲到他老人家的脚下,致使护栏破碎,花圃一片狼藉。自前几年装上红绿灯后,那种争道抢行的现象也不复存在了。
我这次回家,受人之托到处机关办事,车行至那个十字路口时,蓦然感觉宽阔的路口,空旷无物,我还以为自己走错路了呢。此路口熟悉得无法再熟悉了,怎么会走错了呢。但在此高高耸立的大禹像呢?莫非是大禹搬家了?
这时猛然想起,老乡曾写过的那篇没有找到大禹像的文章,我当时还大言不惭地说,我能找到呢。
大禹像的搬迁,也许是因为在此建国际大型物流园和的缘故。物流园的建成让本来就忙碌的道路更加忙碌,来来往往的大型货车,络绎不绝。
倍受崇敬的大禹治得了洪水,但治不了车流如注的繁忙交通,搬到清净处受人瞻仰,也不失为一种美好。
忙活几天后,我猛然又想起大禹的去向,便怀着好奇询问了姨弟,得知搬到金口坝附近。
吃过晚饭,我和弟弟沿着泗河堤下面清幽漂亮的小路,向东迤逦而行,开始了寻找大禹像的漫游。
堤上的柏油路宽敞平坦,两边的樱树,花团锦簇;堤下的人行道,小径蜿蜒,清澈的河水,波光粼粼。人们或成双成对,或携妻带子,在环境优美的河边游玩。
记得十年前,我刚从城北搬到城南时的一个傍晚,出于对新环境的好奇,独自沿着河堤走了很远很远。那时,河堤是一条又窄又陡的土路,两边是高大翁葱的白杨树。随着暮色的降临,那条路像一条苍白色的长蛇,望不到尽头。
当我返回时,原来稀稀落落散步的几个老人,不知何时已不见踪影。看看前面朦胧一片,望望身后空无一人。茂盛的树林漆黑一团,阴森可怖。铁青的河水时而闪现出一抹清冷的光芒。
我不免惊慌起来,并为自己的愚昧行为而懊恼。行走的速度不断加快,但夜风吹动的树叶仿佛是发出的一阵阵捉弄似地哗笑。
我累得气喘吁吁,当看到桥头的路灯时,背后粘粘的汗顿时被中秋的夜风吹干,那颗紧紧攫住的心才放松下来。(后来听一个同学说河堤两旁坟地聚集,听后我不禁倒吸了一口凉气。)
我们从大桥下走上来时,河堤公路的西侧出现一片灯光辉煌的仿古建筑群,这就是新修建的大禹公园。
“大禹像!”我高兴地对弟弟喊到,那种兴奋,仿佛像是看到久违的老朋友似的。
在灯光的映照下,大禹显得更加威严庄重。他站立的台座虽没有原来的高竦,但所处的位置和刻有简介的台座却更有寓意。
大禹公园占地三十三亩,主建筑为三层,其主体是大禹纪念馆,文化长廊及文化广场。文化广场设有“兖州八景”,大禹治水主题墙等。大幅景墙画雕刻着大禹面对滔天洪水而不惧,三过家门而不入的经典历史典故。
看了大禹文化公园建设碑记,才了解到大禹搬到此地意在结合金口坝和青莲阁的遗迹而形成兖州人文历史古迹区,并连同兴隆文化园构成一条完整的历史文化带,从而更好地推动区域文旅产业的发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