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听了一节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找规律》的示范课。教材主题图的大致内容是,六一节快到了,同学们布置教室,挂上了彩旗,灯笼,纸花,还有一组同学正在表演节目。之前,我们多数老师都会运用上,教材上的那一幅主题图,让学生观察并说说自己观察到的, 学生就会将自己所看到的东西一一列举出来,这样再来观察每一组图形是怎样排列的?由此开启了对“规律”知识的探究过程。我个人觉得这样不好的地方就是,有点浪费时间,本来每节课只有40分钟,每一分钟对于我们教师来说都是很宝贵的。在让学生观察这幅主题图的过程中,有的学生他总会东拉西扯,说一些不着边的话题,由此,就会出现浪费时间的情况。
而今天在吴老师的这节课堂上,她就很好的打破了这样一个常规的上方式。以学生喜爱的猜数字来开课,一组是585858…接下去会出现几呢?学生一猜一准。换一组数字853465…,哦,现在学生才不准了,由此感知规律环节结束,没有一点拖泥带水。
第二环节,新授知识,老师不仅带来了猜字游戏,还给同学们带来了猜图形游戏呢?老师出示两组三角形,红黄红黄,学生猜猜,接下来老师要贴什么颜色的三角形。学生有了之前数字的经验,很快就把正确的颜色说出来了。接着老师让学生读出三角形的颜色,红黄红黄红黄,一个红一个黄为一组,重复出现,就这样对“规律”知识的探究大门也就打开了。吴老师没有用到教材中的主题吗?她用到的,只不过不像我们那样死帮硬套,全盘托出,她是取其精华,就是红黄三角形,照样能探究出“规律”知识来,这样的设计既简单,又可以直奔主题,也就能充分利用课堂里的每一分钟。
由此看来,教师对于吃透教材,并能从众多的信息中,取其精华灵活运用,有助我们的教学工作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