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内在丰富的人对于外在世界确实别无他求,除了这一否定特性的礼物——闲暇。他需要闲暇去培养和发展自己的精神才能,享受自己的内在财富。”
对于优秀者来说,闲暇和独处其实是一回事,闲暇就是独处的时光,他喜欢独处,自然就珍惜闲暇, 最厌烦时间被俗人琐事占据。
闲暇之于每个人的价值,是和这个人自身的价值对等的。闲暇带来的是充实还是无聊,取决于一个人的内在是丰富还是贫乏。
叔本华曾经把人生描述为在痛苦和无聊之间摇摆,但是在论及人的精神禀赋时,他确信优秀者是可以跳出这个摇摆的。
“人的精神思想财富越优越和显著,留给无聊的空间就越小。”人的内在空虚是无聊的真正根源。一个人不能过内在的精神生活,其后果就是内在的空虚,这种空虚烙在脸上,表现为麻木的表情。
因为空虚,就忍受不了闲暇,被无聊折磨。为了对抗无聊,就必须不断寻求外部刺激,试图借此让自己迟钝的精神活动起来。
于是,对外部世界发生的各种事情,乃至最微不足道的事情,表现出一刻不停的、强烈的关注。于是,紧抓住贫乏单调的消遣不放,还有同样性质的社交谈话,以及许多靠门站着的和从窗口往外张望的人。
于是,追求五花八门的娱乐和奢侈,无所不用其极,舞会、看戏、玩牌、赌博、饮酒、旅行、马匹等等。
可是,这一切都不足以赶走无聊,因为缺少了精神的能力和需求,精神的快乐是不可能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