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年岁的增长,会不由自主地回忆过往。童年时代留存在记忆里的,往往是那些亲身经历的事。比如,课间与同学快乐地踢毽子、玩牛皮筋的情境。每年去春游,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去野炊的那次秋游,全校同学排着浩浩荡荡的队伍,背着锅碗瓢盆、油盐酱醋,来到始丰溪滩上,支起石头当炉灶,点起火,费了半天才烧好一锅年糕,还是不生不熟,却吃得津津有味......至于课堂里学了什么,已没有什么印象。
所以,我得出这样的结论:快乐的事,就会在内心生长,最终属于自己。内心生长出快乐,充满了快乐,就塞不下那些尴尬的、痛苦的、苦涩的事情了。慢慢的,人的性格也就会变得乐观、大度了。
从自己的经历出发,我对教育有了一份新的认识,教育者要多让孩子去体验、去实践,孩子参与其中就会从内心长出属于他们的东西来。所以,平常即使教学任务再重,也要为孩子们多组织一些有意义的综合实践活动,促使孩子们去发现、去体悟、去生长。
读书所得,尤其是读整本书所得,也能使内心长出属于自己的东西,这也是阅读的魅力所在。最近,又迷上了阅读,一口气读完十几本书了。每读完一本书,内心就会长出一些东西来。
读完鬼脚七的《没事别随便思考人生》,我的内心要求自己:做自己,爱生活,向内求,去观照。
《爱德华的奇妙之旅》,虽然是童书,却也给成人很大的启发意义,它使你懂得——爱和被爱,是人活着的意义。“如果你不打算爱与被爱,那么整个生命之旅都是毫无意义的。”
读释永信写的《心安是福》,我懂得了:能够有此生,便是我们最大的幸福。任何幸福都比不过被父母生下来,好好的活着。“有生则有幸,未生则未幸,不生则不幸。”
读整本书,与读公众号上支零破碎的一篇篇文章相比,更能使心静下来,能与作者产生对话,产生思考。在慢慢阅读中,内心就会慢慢长出属于自己的东西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