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汤之问棘也是已:“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为鲲。
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太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
斥鴳(yàn)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而彼且奚适也?’”
此小大之辩也。
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
而宋荣子犹然笑之。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
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虽然,犹有未树也。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
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
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wū)乎待哉?
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尧让天下于许由,曰:
“日月出矣,而爝(jué)火不息,其于光也,不亦难乎!时雨降矣,而犹浸灌,其于泽也,不亦劳乎!
夫子立而天下治,而我犹尸之,吾自视缺然,请致天下。”
许由曰:“子治天下,天下既已治也,而我犹代子,吾将为名乎?名者,实之宾也。吾将为宾乎?
鹪鹩(jiāo liáo)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偃(yǎn)鼠饮河,不过满腹。归休乎君!予无所用天下为。庖人虽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
十行采集:
1.你飞你的,我飞我的,大家各安其事,这是道家的一种境界。燕雀不知鸿鹄之志,一个“笑”字,便暴露了蓬间雀的浅陋,这才是庄子的深刻之处。
2.庄子认为:你宋荣子自己做得很好,这很可以,但是你不要老去瞧不起别人、嘲笑别人,这样即便我给了你很高的评价,也还是认为你没有达到最高点。
3.庄子从大鹏说起,说到宋荣子和列子,境界都很高了,但依然不是他所说的逍遥!即便是能驾风行走的列子,也还是有所依凭,所以也不是真正的自由自在。
4.真正的自由,只能源于人的内心世界,叫“独与天地精神相往来”。
5.庄子认为,最后能达到真正逍遥的,其实是内心自由自在的翱翔。
6.无己是摆脱各种束缚和依凭的唯一途径。只要真正做到忘掉自己、忘掉一切,就能达到逍遥的境界。
7.许由对尧的辞让之语,演化出两个成语。成语“巢林一枝”,意思是所需很少,不贪就很幸福。
8.成语“越俎代庖”,意思是主祭的人跨过礼器去代替厨师办席,告诫我们不要超出自己业务范围去处理别人所管的事。
一行精华:
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
触动,反思,改变:
1.“小大之辩”,则时刻提醒我们,要跳出自己的舒适圈,去看一看外面的世界。
2.庄子所向往的修炼的最高境界,是彻底脱离物质,进入精神层面,那种《道德经》中莫可名状的境界。
舒马赫在《解惑》中说过,一定有超越四大层次的存在,正印证了这一点。
3.庄子借许由之口,再次阐明了自己隐含在成语“牺牛孤豚”、“曳尾泥涂”中的理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