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父爱如山”,父亲的形象在人们的通常印象里都是沉默少言的,但是却又能在缄默之中带给家人温暖,能承担起家庭重任的顶梁柱。而我的父亲,却是截然相反的一副形象。
父亲是我们家里公认的“婆婆嘴”,是的,在没和我妈离婚前他的话还没有这么多,那时候他只是喜欢三天两头的和我妈吵架打架,也因为这样,我妈终于和他过不下去了,选择了和他离婚。
离婚了以后父亲用他以前对母亲的方式对待家里的每一个人,逢人说话只会絮絮叨叨地说人家的缺点,无论场合的人多人少,一言不合便要大吵特吵起来,拳脚相加有时候也是常有的事儿。更让家里人难以接受的是他从不讲道理,只认自己的歪理,凡事他认为自己的想法就是真理,从不反省自己。也正因为这样,家里没人喜欢父亲,只要一听他一说话便会无名火起,而秀才遇到兵往往是有理也说不清,所以他一说话我们便选择默默走开,不和他理论。平日里更不愿接他的电话,看到是他的来电我双手就会不自觉地按下挂机键。不仅如此,因为父亲常年在外务工,每次家人听说他要回家的消息后都会是满脸乌云,闷闷不乐。
虽然家里人都不爱见父亲,但是每到聚会吃饭时他又常常是家人谈话议论的中心。关于他的话题也都大同小异,但是每每谈及到父亲性格形成的原因时大家都会把原因推卸给爷爷,责怪他年轻的时候溺爱父亲过度,以至于现在父亲谁的话也听不进去,在家人们看来可以说是毫无王法,但十年育树,百年育人,现在再说这些都为时已晚了,每次听到这些话爷爷也只能无奈地摇摇头。
爷爷年轻那个年代的思想都还比较保守,人们都是喜男不喜女,更何况家里只有我爸这么一个儿子,自然是十分稀奇,因此也常常冷落了我的两个姑姑。只是爷爷怎会想到如此疼爱的儿子如今成了这副模样,而那时嫌弃的两个姑姑却对他异常孝顺。
和家人一样,我对我爸也总是板着一张脸,把自己对他的反感都写在脸上。从小学的时候我就对他十分不满,我讨厌他整天整晚的在外赌博,家里辛辛苦苦挣的钱都被他在外面打了水漂不说,赌博完回到家还和我妈吵架,说我妈的各种不对,那时候我还很小,却也能分清对错了。在他们打架的时候我只能一个人看着他们无助地哭泣。
等我上了初中以后他们的婚姻终于走到了尽头,我妈提出要和我爸离婚。父亲坚决不肯,家里人也都各种劝我妈为了孩子留下来。在法庭上法官说两个人的意见不统一不让离,让我来决定他们离还是不离。我想都没想就说了一句:“离吧,离了比不离好,我妈能好过点。”她们就这样离婚了,后来因为这个事儿我爸一直对我有气,说我不是个正常的孩子,不知道留住我妈反而还劝她走。
只是,我从来都不后悔过我这么做。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他已经是五十多岁的人了,我也上了大学了,没有变的,是他从小就给我的根深蒂固的印象。
人终究是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这么多年,父亲的性格也只是稍微变了一些,话依然很多,说话有理的时候仍然很少,只是我不愿再和他斗气了,他慢慢的老了,我也渐渐长大成熟了。他说的对的我就听着,不对的就权当是耳旁风从双耳吹过就好了。静下心细想,虽然他做过的错事有许多,但是他对这个家也付出了不少。
其实这些年其实错的不只是他,还有我。身为儿子我从未体谅过他在外务工的不易,从未关心过他,对他总是板着一张脸。想想他其实也是过得很孤独,家里人都不爱见他,他像是被这个世界孤立了一样。《三国》里刘备说每当人们遇到困难时首先想到的便是投奔亲人而去,而父亲呢?这么多年却是连亲人都投奔不了,心中的苦闷无人可以倾诉,一腔苦水只能自己装着。
我有时候想父亲的一些在家人看来无理的做法是不是只是为了引起家人的注意,因为他实在是活得太孤独了,希望我们能多关注关注他。他的出发点是好的,只是他不知道如何正确的表达,所以才造成了我们对他的误会。
我想,每个人都有被值得原谅的机会,更何况我的父亲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