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想学心理学,但总是被这样那样的事情耽搁着。虽然偶尔会看一些与心理有关的书籍,但是我并没有系统的学过,与心理有关的专用词汇,我一窍不通。所以说,我仍是门外汉。
一、迷茫
机缘巧合,我新接手的工作,便是心理健康。心理健康工作要做什么?要怎么做?我完全不知道,那时候我每天在别人下班后泡到心理咨询室,看以前别人是怎样做的,我就比葫芦画瓢呗。
我想尽一切办法去寻找学心理的机会,可是,耳边传来的声音是:“你只是在管理,不需要学习。”——怎么可以,我可以不是专业心理咨询师,我也从没想过要这样的虚名,但既然是工作,总要拼尽全力去做才行。
我依然那么傻傻的坚持着,可越是琢磨,脑子越糊涂。找以前的管理者请教,所幸他肯教我,发自内心的感谢。
可是不久,周围又传递一种声音:“你没有心理咨询师证,你没有资格做管理者。”
是吗?那我应该怎么办?推辞还是坚持?我陷入了迷茫。
二、力量
可是心中的迷茫与苦楚向谁诉说?家里人吗?从我记事开始,我就一直是个让父母“省心”的孩子,我一向报喜不报忧的,我从不会让他们因为我的事,着急费心。朋友吗?我何必因为自己的事,无端增加别人的烦恼?
这时我想到了《活法》这本书,想到了稻盛和夫这个慈祥又充满了力量的老人。我想到了他的那句问话:“你有没有向神求助?”耳边响着这句话,稻盛和夫先生似乎站在我面前,坚定而温和的看着我。
是啊,我没有向神求助,稻盛和夫先生说过,只有自己拼尽了全力,发自内心的想要解决一个问题,迫切的想要做好的时候,才能得到神的帮助。
我,没有拼尽全力去做这件事。
三、方向
什么时候“神”才会降临?
有没有更好的方法?”用这种眼光去审视,哪怕干一件杂差也有无限的改进空间。
不走老路,就是走进成功的秘诀。
工作现场有神灵。 答案永远在现场。
信念的执著和观察的敏锐,促使无生命的现场和产品竟也有了生命,给我们无声的启示——所谓"物应心愿”,一瞬间就帮助我们成功。
有意识地去注意,抱着明确的目的,认真地讲意识和神经集中到对象身上。 有意注意就是“有意图的”将自己的意识凝聚起来,集中到某一事物所有方面的一切细节上。
一句句话如明灯指引着我。日思夜想,终于又一次机缘巧合下。我看到了一本书《教育中的心理效应》。
对呀,教育需要心理学,为什么学校的心理管理方向一定要变成专业的心理咨询师?我们学校,需要的心理方向应该是:让心理学的知识,更好的服务于我们的教学呀!
结语:
“心不唤物,物不至。”这是稻盛和夫先生的观点。
“思之,思之,又重思之。思之而不通,鬼神将通之。非鬼神之力也,精气之极也。”这是《管子 内业》中的句话。
既然已无路可退,那就拼尽全力的去做吧。开始认真学习《教育中的心理效应》!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