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经常在商店的招牌和票据上看到写的白字。这倒不一定是应该写的字写不出,而是为了方便,借一个笔画少的字来代替。
你想海味行一天开出多少张票据,每张票据上都要写“鱿鱼”“鲳鱼”等,为了快,又为了省事,营业员就写成“尤鱼”“昌鱼”。饭店也一样,营业员把“豆腐”写成“豆付”,把“蛋炒饭”写成“旦炒反”。水果店老板把“菠萝”写成“波罗”,“黑皮蔗”写成“克皮蔗”(广州话里“黑”“克”同音,到了外地,人们照着广州水果行的发票叫“克皮蔗”,“克”“黑”不同音,听上去倒好像是什么新品种的甘蔗了!)。
这种借用同音字的情况,在我们的生活里有很多。著名京剧演员周信芳,有一个十分好听的艺名叫“麒麟童”。他七岁学戏,用艺名“七龄童”在杭州演出,但是到了几十岁还叫“七龄童”吗?于是他就找了两个同音的字代替“七龄”,于是有了这样一个漂亮的艺名。
我国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里,有些人名是双关的,甄士隐的意思是“将真事隐去”,贾雨村是“用假语村言”的意思。作者采用谐音的字做人名,达到了一种特有的文学效果。
小学生尤其注意不要乱写白字,但在古代有意借用同音字来达到一定目的,却是常见的事。大家知道吗,我们的老祖宗正是采用这个十分简便的办法,借用同音的字来表达新的意思,有时候原来的意思反而失去了,借用来的字只表示那个新的意思,为大家通用,这种字叫作假借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