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到给大三同学做就业辅导的讲座,我内心是忐忑不安的。就业辅导,上至国家,下到大学辅导员,都极其重视,各式讲座,有学术派,有企业派,都在给同学们从不同角度灌输不同的观点。我在不停的思考,大学生们真正想要的是什么呢?
国家重视大学生就业率,要求提高就业质量,对困难就业户要精准帮扶,于是我们每个高校都设立了就业服务机构,其中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和企业保持联系,邀约企业到学校来做校园宣讲,面试录用学生。学校的级别越低,就业处的老师就越辛苦,平均每年要接待三千多个企业,进行一系列的安排,接站--预订教室--宣讲通知--宣讲动员--组织--面试--三方跟进--报道须知。每个环节都会涉及到企业、学校和学生。每个学院副书记的重要工作指标就是就业率。
如此严峻的形势下,老师紧张,学生也无数次被辅导,但效果甚微啊……
天上和地下不停替换犹如人生晚上七点,阶梯教室座无虚席。因为是机械学院学生,教室里以男生为主,近两百名学生中不到20名女生。都是大三的同学,对未来都满怀希望,从他们的眼神中感到大家对今晚讲座的期待。 打破以往讲座的开场,我把自己的忐忑和困惑压到心底,生怕让孩子们看出我的犹豫和不安。
职业规划,是一个系统工程,不是就业辅导能覆盖全面的,更不是面试技巧能定义清楚的。于我的心里,对大多数孩子来讲,谈职业规划是一件奢侈品,很多人只触及到他的表皮,不能去左右触动他的关键点。
那如何帮助这些渴望明灯的孩子们呢?
一个半小时,我通过时间轴讲他们自身作为个体需要关注和知晓的概况全盘托出,让他们能理性树立一个就业全局观,不要去太在意技巧,要关注技能大于技巧。全程和孩子们的互动让我更加明确了职业规划不是一个简单的概念,需要系统定义,并整理出许多相关关键点。也就是这个时代需要的“干货”。
其中,一位男同学对“间隔年”的理解和认识让我都有些后悔告诉他们这个概念,对“有开阔视野”等同于去一个没去过的国家,对“纽约”的向往是基于它是一个出名的城市。
最后,一位腼腆的女同学怯怯的问到“如何提高情商?”
没想到她最终还是问了我担心的问题。
市面上有很多“情商训练营”,一群自诩专家称“智商高不如情商高”“情商高带来财商高”此类训练营的收生对象从小学生到大学生、成人。大家把对家长、老师和社会的意见不一致称为“情商不高”,似乎这个社会需要的是敏感度极高的人,一个在官场、职场混得风生水起者一定是情商高者,情商高,自然机会就多,财商也就高。
事物的本质是这样的吗?
为什么这么多孩子喜欢去学习“如何提高情商”,似乎这样就可以走捷径,“情商是能训练出来的”
这群人肯定情商高在我的观点中,情商是没法训练出来的。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优点和短板,我们不可能让自己成为完人,惟一的做法是在适当的情景下,放大自己的优点,用优点带来的光芒去遮盖住自己的短板,不要去尝试修订自己无法主宰的很多成长过程中带来的“顽疾”,那个难度很大。当然,那些短时间就能提高的一些技巧还是可以吸纳,但千万不要以为自己掌握了“情商提高”技巧,自己就是一个完美无往的人了,你会被这样的自己欺骗的。
所以,预期花大量时间去打停学习真经,还不如潜身修行,回归本我。
加油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