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你好呀!
此刻的我正在一个小小的阅览室里给你写信,窗明几净,室外伫立着一个小小的篮球架,夏天的风穿过窗户吹进耳朵,我仿佛听到了树叶的呼吸……
这是一个十九岁的少女正在写信,单薄的身子,留着象男孩一样的短发,穿过厚厚的眼镜,眼神里有光。
刚刚经历了高考的厮杀,进入了大学,她的生命之舟驶进了一段缓缓的平流期。
在这座城市的一隅,终于有了自己一个小小的角落,她可以无限的憧憬自己的未来。
她和他保持着一周一封信的频率。在外人看来,好像是一对热络的情侣,其实是笔友。
他在西北大学的文学系,是她向往的专业,早在枯燥的少年时代,她就看遍了古今中外的文学名著,这名其貌不扬的少女,有着丰富的精神世界。
他的字清秀流畅,文笔细腻隽永。他们相互分享着彼此的学习和生活,对当下的思考,在滚滚红尘里,为对方开了一扇门。
那一段日子真是纯洁美好,每天上课下课,看书写信。和现实的世界相比较,她是有点抽离的,看着同学们化妆、打扮、恋爱,她虽然也向往着和大家一起在阳光明媚的课后划船嬉戏,但行动往往慢半拍。
记得他当时问过她一个问题:你觉得什么是浪漫?
他说他曾想过一个画面,在拥挤的天桥下,一个丰姿卓越的倩影……
他们终于约定十一去爬华山。
大概在他的眼里,两人一起爬山是浪漫吧!
她却在华商报上经常看到每年爬山都有人出事,她不喜欢让自己一身臭汗,狼狈不堪,她更喜欢小而美的场景:花前、月下、草地、湖边、山间。
于是还没等到十一,她就有些按耐不住,提前了约见日期。
要见面的那晚如梦似醒,那种不确定的兴奋小鼓一样敲了她一夜。
她陷入了自己的慌张中,挑了半天,穿了一件军绿的长裙,看着手上两只青翠欲滴的玉镯,哪个也舍不得摘下,于是就都戴着去了。
他和她想象中的样子差不多,瘦高,不善言谈,小鼻子小眼,有点黑。
两人一起坐在城墙根下的石头上,沉默。迫不得已她把他写的信拿出来,想从中牵出一点话题,无料他却更加窘迫起来……
大写的尴尬,第一次碰到这样的氛围,她也无计可施,最终两人到了一个小馆子,吃了一碗凉皮,就草草收场了……
后面还有没有写信她也忘记了,依稀记得他说过一句话:还是第一次见戴两只手镯的……
她也被自己蠢哭了。明明是很在意,却因用力过猛把人给吓着了。
什么一见钟情相见恨晚都是扯淡,平生里的第一次约见笔友,就这么见光死了。
有时候也在想,如果不那么心急,等到十一,让他来主导,结局会不会不一样?
想想那些年荒诞的青春,不禁让人哑然失笑。的确,结局没有过程美好。毕竟,想象里的对方,是你可以雕琢的任何模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