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多运动员在接近30岁,或30岁出头时由于体力不支而退役。在我们工程行业也一样,我刚参加工作时就发现一个铁打的规律,那些比我们年长的70后和80后,尽管他们的工资是我们的三倍,但是如果纯粹按画图来进行计量的话,明显干不过我们,但正因为有我们这帮画图能力强的年轻一辈的人,才有效地巩固了他们项目经理的地位。
画图是设计行业的体力劳动,就像运动员一样,运动员很多在三十出头就会退役,而设计师如果在三十多岁做的工作还是以画图为主的话,被淘汰是必然的。人的新陈代谢速率越来越慢,生活节奏也在一步一步地减慢,操作计算机的速率和体力也都在衰减。如果换在十多年以前,一个年长的人可以打经验牌。而在计算机软件飞速发展,新东西层出不穷的今天,对规范的熟悉成都仿佛已经不再是一个优势,因为自动化的计算软件已经充分融入了规范,超规范时会显示红字提醒,因此只要模型正确、边界条件正确,计算时不显示红字就算是成功。现如今,规范貌似已经不是设计人员考虑的问题而是软件公司考虑的问题了。如果经验的优势不是很明显的话,那么对新事物的无知带来的劣势就更加明显了。现在的大学生好多会三维建模、会BIM、懂参数化,会使用很多最近几年才出来的新软件,你的绘图效率能超过他呀,然后你就只有拿休息的时间和睡觉的时间来堆,靠身体来支撑,你觉得你的身体拼得过吗。我在刚参加工作时,连续加班36个小时,仅仅五六个小时就恢复了精神,有多少个三十多岁的人能够有我25岁时候的那种状态。
和我同一届进设计院的同学和同事们,很多人都懂得这个道理,好多人都已经退出画图界了。可能的原因,第一是对画图不感兴趣,每天千篇一律的工作做烦了,第二是画图效率衰退体力下降,不适合再做画图的工作,并且充分认识到,搬砖,第三,可能这种原因最多,是他们在工程界混了十年以来已经有了自己的资源, 因此更多的人是在做渠道。我过去的同事、同学和是兄弟们,他们基本上都是三十多岁的人,好多人是在单位挂一闲职,然后不停地经营客户或者经营有资质的单位,然后做渠道,做渠道的人广泛分布于设计、施工、评估、检测、科研行业。我本人从来不做渠道,因为做渠道,不外乎就是与客户建立关系及经营客户,做渠道的人实际上就是开发资源的人,开发到一个资源然后吃一辈子,一劳永逸。而我从国企走出来以后是走的另一条道路,我本人从不开发渠道,而是与多个渠道商建立密切联系,所以我出来以后从来没缺过活,只缺过现金。如果通过一定渠道得到的项目,一定要让渠道商拿到大头的利润,我拿到钱多一点点就行了,这样渠道才会越来越多。我的模式是让渠道商给我介绍新的渠道商,介绍的新渠道后续项目产生的利润仍然有前一个渠道商的分成,这样前前后后的渠道商都相信,给我介绍新渠道是可以为他带来持续的收入的,那么渠道商才会主动地给我挖掘新渠道。虽然我是用较少的利润在干活,但是我与多个渠道商建立了联系。当我与多个有渠道的人建立联系以后,我可以进行资源重组,这样每个渠道的价值就放大了。虽然从短期来看,我是一只在受渠道商的剥削,但是长远来看,这是有利于我的发展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