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教二十余年,如果真正论起“我的语文教学作品盘点与规划”,还真是一头雾水,不知该从何处说起,似乎找不到能提上桌面公而言及的作品,这不得不说是一大缺憾。
上周刘老师授课的主题是“我的语文教学作品盘点与规划”,按照内容分类,大致是“文论作品”“课堂作品”“学生作品”“课程作品”。简言之,也可以这样理解,“文论作品”即是教师自身公开发表或能在主流权威核心期刊能检索的论文;“课堂作品”这里可理解为原创教学课件,或为根据自身课堂所悟写出的教学叙事、教学案例,这或许和论文在某种程度有契合之处,其实也可以如此理解;“学生作品”我理解为带班指导学生写下的类似“读书笔记”,或其他序列化的学习及生活散文类的作品;“课程作品”可理解为根据自身多年的研究的某项省、市级课题,此项课题是具有连续性,有助于自身课堂完善的、有针对性、有价值的专业化的课题研究。
综合所述,所有的作品都和研究课堂、学生、教学有关,所以说,我们教师的使命和价值就是根植于课堂上,离开了教学和课堂,我们教师就成无根浮萍。持续性、专业化来研究教育教学,写论文、原创课件、带领学生坚持写作、创造性研究课题,换言之,这即是教师专业化的成长之路,教师个体若能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沉浸其中,假以时日,必能有所收获。
目前对照以上四点,我好像比较单薄,和所处的学校环境有一定的关系,最重要是自己的专业化的认知程度不深。未能真正有效地原创和提炼出应有的作品,均是一些皮而不实的“花架子”。
比如,截止到目前,还未能真正写出一篇高质量的学科类的专业论文发表核心期刊上,这几年也写过不少的所谓论文作品,但最终是不了了之,按照层进式的写作思路,“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推而论之还缺乏深入的研究,故写出来的论文价值不过高,有待于专业成长;
原创性的课件均是“东拼西凑”出来,有无真正意义上的素读文本后的研发的课件?答案是有的,但数量是远远是不够。根据不断磨课过程,对一些课件反复打磨和修改后,上过市、县级优质课比赛,也获得过好几次市、县级一等奖,不知这样的课件算不算“课堂作品”?
唯一能说有的是,近三年来,录制省级微课征集作业超过了100节,作为数字作品成功被江西智慧教育平台收录,从课件、解析、录制等过程的磨砺,几年来,也学到了不少新的东西,主要是有实实在在的研究成果在此,打开了个人思维,提升个人的学习能力;
另外几年下来,带领学生坚持写读书日记,以任教两个班为例,能坚持下来,每班有三十人不到的样子,力度仍需要加强。
至于说课题,省、市级课题一直在积极探索中,并且能懂得利用相应的专业方法来指导日常教学,这一点还是有所欣慰。
仔细梳理,不少教师的专业均是围绕这几条路子不断成长,从成长最后的走向成功,甚至是从成功走向卓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