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生活意义的探讨,你与孩子之间的互动又有几何?有没有把生活中的小事,给它衍生出更大的视角,让TA去感受TA特有的生活意义呢?
周末闲暇之余,小家伙在用自己的乐高在搭建自己感受的“埃菲尔铁塔”时,看见他与玩具建立的创造感,我内心也感到平静与满足。
春天的阳光是温柔的,却并不刺眼,透过玻璃窗射进来,正好照射到小家伙的乐高桌子上,在光与影的结合下,正好照在了哼着小曲的小家伙光洁的侧脸上。
这静谧的和谐画面,我愿意一直用心用情去陪伴。特别害怕我的任何语言,都会惊扰到这个画面感,温柔的注视在无声的传着我的看见。
突然,被越垒越高的“埃菲尔铁塔”开始有了晃动感。小家伙一边专注的用力去扶,一边用眼神扫视着上下的乐高,我猜想他是在寻找哪一个乐高没被稳住。
终于在他小心翼翼的“矫正”下,乐高不再摇摆。他回过头来,会心的冲着我一笑,“妈妈,你害怕过失败吗?”
当我听到他这句话时,我再望望他垒起的“埃菲尔铁塔”,眼看就是他够不到的高度了。
我仿佛有点明白了他问话的用意。“当然了,而且有很多次呢,生活中无时无刻不在,但我好像有与它同在的能力。”我温柔且欣喜的回应他。
“啊?你是心理咨询师还害怕?那我们害怕失败也是正常的吧?”他好奇的声音忽上忽下,小眼睛眨巴眨的,时不时还偷瞄他搭建的乐高。
“心理咨询师就不害怕失败了吗?我们都是人,并且都是平等的,并不会因为我们有了某些职业角色定位,就把我们生而为人的感受而压抑或剥夺了吧。更何况妈妈又不是在刻意做人设,尤其是在真实的你和真实的关系面前,我觉得交流真实的感受更重要。”
小家伙陷入了若有所思,并且不在注意身边的乐高了。短暂的一小会儿沉默,他开始搬起小凳子,站在小凳子上又对“埃菲尔铁塔”的创造上持续……
这一次并未搭建多久,只听见“啪”的一声,辛苦搭建的乐高散落在桌子上和地上,可是丝毫没有感受到小家伙的懊恼与焦急。反而他在一边拾掇着乐高,一边还高兴的说“妈,你看我接受失败,失败来得还真快”。
我们娘俩沉浸在接纳失败的笑声里……
经常听很多人跟我谈论关于失败的话題,包括每一个来访者都不可避免的和我去探讨TA认为的失败,以及其中的感受、想法和行为。
同时在内观自己时,我也一次次与自己的失败经历近距离感受,远距离用更加立体的视角感受自己失败的种种焦虑,不是为了不再失败,而是为了更好的接纳它。
谈到失败,我们不自觉的就会想到成功一词。人们每天总是在追求自我成功的路上自我忙碌自我奔泊着。
没有人愿意失败,是因为失败会给人带来诸多的焦虑。典型的被评判焦虑,你怎么做的这么不好;这么小事你都不会做;这点小事儿你就哭泣至于吗……一系列熟悉的话语,都指向自己,不仅要面对自己的那一部分的失败后的沮丧、挫败、失落……的复杂感受,还要面临自己被评判的羞耻感背后的焦虑。
于是,在面对失败时,人们倾向于越来越不愿意去面对自己的复杂交织的感受,真有一种剪不断、理还乱的情愁在汇聚。
正因如此,我们便越来越害怕这失败给我们带来的焦虑。焦虑前,用各种完美的情结来固化自己,我害怕自己的P图不够好;我怕我的演讲不够打动人心;我害怕我的言语还不够严谨认真……
想到这些理由,就会拼命的去做自己认为不够好的部分,这后面就是对害怕失败的焦虑感的执着。
没有人能够做到完美才亮相,真正的完美也一直在路上。有一句话叫做先完成再完美,这个完美也不是普适完美标准,而是你自我足够稳定后,可以承接住不够完美,甚是是失败的焦虑后的一次次重新打磨自己。
那么接纳失败就变成了你需要面对的必经事实,失败是成功之母不是简单说说而已。
当你不能够接纳失败,甚至是不允许失败时,也许你就只能呆在自我的幻想里,你害怕接受现实的检验,把一次次真实的失败呈现在自己眼前。
那么,究竟是害怕失败,还是害怕自己不能面对失败后的感受呢?
就如小家伙在搭建乐高时问及我的,也许他的内心戏是乐高高到一定程度一定会倒,倒了意味着失败,那么这失败后的焦虑我能不能承受?抑或是妈妈能不能做到有效的抱持住我的失败焦虑,而不是将她自身引发的无意识焦虑倾倒给我。
我觉察到他差不多的内心戏码,我在现实中回应了他的内心戏,让他有了稳定的安全感,这样就可以让他稳稳的接纳住自己的失败后面临的焦虑感了。
人们为什么这么害怕失败呢?并且在害怕失败时,还拼命的追求生活意义上的成功呢?
也许这是源于被看见、被接纳、被理解、被爱、被认可……的外界爱的执着,只有这样,我们才有了存在感的意义。
要知道,有成功便会有失败,失败与成功仿佛是两极,在这两极之间其实还有无限的可能性。
有没有想过一件事情,我们即使没有做到成功,但我们也没有完全失败的例子。
一份投出去的稿子,并未在心仪的平台录取,并不代表着自己的失败。
相反,有可能是因为你的文风并不太适合平台而已,或许是在文章上的某一个观点陈述上,我们还需要细致打磨,通过我们与编辑的耐心沟通与中正对待,即使你还是会偶尔面临着你所谓意义上的失败,那么相信你承受失败的勇气和毅力会提高,也会提高自己的过稿率。
失败只是一个结果,而围绕着失败背后的焦虑感受,如果处理不好的话,却会让它绵延悠长……
你会害怕某项竞争的失败,而去选择不去参加竞争,从而失去与自己志同道合的人一同前行的机会。
你会害怕人际关系相处的失败链接,进而选择自己独处方式,进行独自编网,最后失去了真实关系链接的能力。
你同样也会害怕面对自己失败的无所是从,也许你不懂如何处理自己对成功的短暂分离和失败的哀悼,也许你还会害怕失败后陷入外界评判的声音里,痛苦的无法自拔。更或许你会害怕面对自己独自处理失败焦虑的无助与无力……
为了避免这个结果,我们好像丧失了很多人生的丰富体验。
比如把自己尝试着放在那个害怕失败的想法里,先试着接纳你正经历你想象的失败,然后问问自己是不能面对哪一类的诸如问题。
慢慢的理清头绪,同时可以在自己不能面对的点上,尝试着体验那种感受,看看身体智慧能否告诉自己什么。
当感受到自己要被焦虑的感受所淹没时,尝试着几次深呼吸,让爱回到原始的脉轮里,去体验平静、喜悦、智慧、爱从身体里而来。
如果还没有答案,我们不妨找到一个专业人士去陪伴自己一段时间,开启你自我智慧的答案之旅。
当然,每个人害怕自己的失败只是一种想法,这种想法背后一定会有个认知系统在支持,合理的记录自己的这些想法,再一一的给出第三者视角的其他想法,看看能不能有别的做法,可供自己去选择。
每当小家伙有一点害怕英语失败时,我们都会细化到他害怕失败的哪一点。并且在这一点上,如果我们接纳失败,我们会做些什么去调整他与失败产生的焦虑感受关系,带着这个害怕失败的焦虑上路,不去追求结果,重在体验的感受。
当我们拉到体验过程中来时,想法真的就变成了一个想法,而在事实体验中来证明想法不是事实全部,只占事实的一小部分。
那么,我们才会从实践中走出自己的路,去接纳失败与成功,其实在下一刻都不算数。
心理学中的暴露疗法,讲的是与自己的焦虑、恐惧共舞,一点点适应这些给我们带来的束缚,然后慢慢破解。
那么暴露害怕失败,就勇敢接纳拥有的这个想法,让它入你怀里,好好拥抱它,去感受它给你带来的生活意义。
在体验感越强的真实世界里,成功与失败背后带来的意义只是一小部分而已,不成不败的体验才是它们之间的大段意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