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时候,喜欢泡在书店。书店里没有座位,只有成排成列的书。有时候站着读,累了就蹲下,亦或者找一个没有东西的空格子柜,缩在里面读。当然,这样是很危险的,因为时不时服务员阿姨就会过来赶你,语气不严厉,却也是尴尬的。尽管看书看得身体疲累,可是却仍要一本接着一本,统统看个够。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个人生活越来越肤浅,这样如饥似渴看书的时候也越来越少了。
记得十几岁的时候,最喜欢在放满娱乐杂志和青春言情小说的展柜边游荡。平时要看这些书,只得找零用钱充裕的同学借。因此,在我眼里,图书大厦里摆的五颜六色的杂志简直都是一张纸红红的人民币,引诱着我迷失在里面。某次我又晃荡在周围的时候,一位满头白发的老爷爷走到我跟前:“这书上的内容你能帮我抄到本子上吗?”我有点诧异,记得他拿的是一本与物理有关的书,上面是成段成段我读得出来却完全不知道内容的文字。为什么老爷爷在茫茫人海中挑中我给他抄东西呢?当下千头万绪一涌而上,转而内心狂喜,难道老爷爷觉得我看起来像大学生吗?我看起来这么有知识有文化吗?然而,一边给老爷爷抄书,我一边反思:人家年纪这么大了还这么用功,你呢?就知道看没有营养的言情小说和娱乐杂志!至今我仍然记得当时的自我谴责,这样的自我谴责太过严厉,以至于慢慢地书店在我眼里也变得严肃起来——书店是获取知识的地方,呃,最好记记笔记,这样才是真正的读书。
然而,如我这般肤浅又毫无意志的人,当然就只记得要在书店正经看书。而看正经书的时候我又只喜欢窝在家里慢慢钻研。因此,书店渐渐就成了我认为没必要进去的地方了。
时隔十几年,又一次在书店一口气看完一本书是在今天上午。而让我能够憋着尿看完的就是这本《山山水水 聊聊画画》。彼此我正坐在书店的台阶上看《凡·高的花园》,虽然文字可读性一般,可是收录的画作实在精美,印刷也可谓用心,这样贵的书平时我是舍不得买的,因此便细细品读起里面的画作来。而这本《山山水水 聊聊画画》就在我的座位左上方。当我拿起它的时候,封面已然破旧,一看就是被很多人用心阅读过。
在这本书里,作者用大家喜闻乐见的表达方式将一幅幅古画串联起来,高深的鉴赏技巧也能用深入浅出的方式娓娓道来。虽然偶尔略显贫嘴,却也在接受范围之内。这本书被翻阅数次,不过里面的画作仍然清晰,没有一点折损,实在是幸事。作者马菁菁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自有独到之处,更令我赞同的是她看到名画时,也会忍不住感叹:好美啊!对呀,为什么我们要讲究字斟句酌,即使是世界名画,也不用故作深刻。一是并不是所有的作品都有深层含义,更因为艺术品由美而生,感受美创造美是人之本能。我们看到一幅作品时,感慨一声“好美啊”难道不是最不虚伪的赞叹吗?
这本书使国画白痴的我,也清晰认识到自己的入门。在欣赏崔白的《双喜图》时,差一点潸然泪下。固然这与我本身发达的泪腺有关,不过如果你也对中国传统绘画艺术感兴趣的话,这是一本不错的入门读物。ps. 相较于西方绘画作品,我已然被中国传统艺术中的哲思深深吸引,这应当是我最大的收获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