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里克森(1902-1994),他的母亲怀他的时候很年轻,并嫁给了他的养父,而埃里克森在成长的过程中以为养父就是生父,直到青少年时期才真正了解自己的身世,他直到68岁才选择说出这个秘密,他的养父是犹太人,而埃里克森是个典型的金发丹麦人,他感觉从小生活在异族之中,他一直想要认同养父,但因为一直处于一种很混乱的冲突里,表现为一方面他想接受高等教育,却最终只获得高中学历的冲突,他一生中改了几个名字,最后选定了“埃里克森”,生平经历比较传奇,25岁的时候是个年轻的艺术家,之后跟随弗洛伊德接受了训练,成为了心理医生,并发展出了人格本质的理论,成为了哈佛大学的教授,他著名的理论有“自我同一性”和“人格发展的毕生模型”,他一生都处于“自我同一性”的冲突之中,埃里克森的女儿是这么描述他的“我父亲真正的父亲抛弃了他,并且从未想要去了解他,这种感觉让我父亲饱受折磨,他一生中都在抑郁中挣扎,这种被抛弃和被排斥的困境让他陷入自我怀疑的困扰之中,强烈的不安全感和自我不确定感,使他渴望从别人那里得到不断的支持,直到感觉很安慰”,虽然他的一生成就得到了很多的赞誉,但是他的女儿认为即便他的父亲获得了一生的成就,他还是对自己感觉很失望,对她父亲来说“一个私生子的身份,对一个有名望的人来说依然是耻辱的来源。”
我是谁?一、什么是“自我同一性”
弗洛伊德认为“自我是本我和超我之间做协调的角色”,但是埃里克森认为““自我”发挥着很多积极的作用,是人格中强大而且独立的部分”,他认为“自我”的目的是建立“同一性”来应对外部的环境和生活,是指“一个人对自己的唯一性的认识,以及从过去到想象中的未来的连续感。”如果我们不知道自己是谁,不知道该归属于哪个群体,对自己的认识常有不确定的变化的话,一个人会产生很多失望感和混乱感。在人的成长中,多少都会经历一个“混乱的时期”,埃里克森将这个称为“同一性危机”,多在青少年时期出现,少部分中年人和老年人也会经历这种危机。
二、“自我”探索
以下问题会帮助你认识你是谁?
1、你现在的职业是什么?
2、你期望的职业是什么?
3、你是谁的孩子?
4、你认同的人是谁?
5、你属于哪个民族?哪个国家?
6、你认同的是谁的文化?
7、你的朋友是谁?谁是你的朋友?
8、你的性别是什么?
9、你的业余爱好是什么?
10、你的兄弟姐妹是谁?
以上还可以添加你认为重要的“条目”,这些问题是探索“自我认同”的来源,可以将思考的问题按重要性排序,从重要到不重要排序,可以帮助你了解“你生活中重要的是什么?你的冲突在哪儿?你是如何认识你自己的。”
但愿我们都能对自己有更好的认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