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你发声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学设计
文/高平六中 郭霞
![](https://img.haomeiwen.com/i16463030/746f91bfd0d09e0e.png)
学习目标:
1.通过辩论,感受当时的社会现状。
2.通过诵读,品析感受诗人的情感。
3.通过资料,深刻理解诗人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杜甫人生轨迹视频。
2.辩一辩
观点:不喜欢杜甫,感觉杜甫活得一点也不像李白那样潇洒。甚至很矫情,总爱感叹,常常自哀自怨。
正方:“我”是在自哀自怨
反方:“我”不是自哀自怨
预设:
☞辩论内容
杜甫的感叹里有沉痛的现实:自己穷困潦倒,百姓艰难度日。世道不平,民生疾苦。
杜甫的感叹里有高贵的灵魂:心系天下,胸怀家国,忧国忧民,舍己为人。
☞辩论过程
品词析句,朗读赏析,深入文本,体察杜甫。
3.想一想
【走进杜甫】
1.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他也曾壮怀激烈,意气风发,斗志昂扬!
2.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
杜甫
杜陵有布衣,老大意转拙。
······
非无江海志,潇洒送日月。
生逢尧舜君,不忍便永诀。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荣枯咫尺异,惆怅难再述。
山雨欲来风满楼。安史之乱即将来临,他也曾想过归隐,逍遥度日,但因心存百姓,仍然苦苦挣扎。
![](https://img.haomeiwen.com/i16463030/f4a6529740ecbc83.png)
3.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4.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安史之乱爆发后,他曾因家国悲恸不已,也曾因家国喜极而泣。他虽漂泊不定,但那根牵绊着他的线却一直深埋在心里。
师小结:艾青说: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一代诗圣杜甫,为什么常常喟然叹息??因为,他也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板书:土)
【名人评价】
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郭沫若
杜甫是四千年文化中最庄严、最瑰丽、最永久的一道光彩。 ——闻一多
杜甫是中华民族的脊梁。 ——鲁迅
![](https://img.haomeiwen.com/i16463030/fc78c3e3af4b0c6d.png)
4.教师小结
赞杜甫
行走在盛唐繁华的背后,
你胸有大志,心怀天下;
行走在安史之乱的阴影,
你衣食无着,颠沛流离。
难忘你茅屋的床头,
雨脚滴出深秋的凄寒,
一滴,一滴,
滴在你柔软的心田。
一滴,是路有冻死骨的愤懑,
一滴,是突兀现此屋的期盼,
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你,是中华民族的脊梁!
![](https://img.haomeiwen.com/i16463030/13850c06422ce333.pn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