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原创首发,同步发布平台“公众号”,ID:太平盛世读经典,文责自负】
- 古之善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
- 豫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俨兮其若客,涣兮若冰之将释,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混兮其若浊。
- 孰能浊以止静之徐清,孰能安以久动之徐生?
- 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蔽不新成。
![](https://img.haomeiwen.com/i29313311/14b60afe68d361fb.png)
**古之道者1️⃣:《高深莫测的安全感》
说在行文之前:
- 一个傻子,一个聪明人,一个不知道是什么人。
- 如果你来欺负,你会欺负谁?你不敢欺负谁?
- 如果是我,我肯定第一个欺负那个傻子,让我欺负聪明人也可以商量。
- 但是借我N个胆子,没想好退路,我绝对不敢欺负那个不知根底的人。
古之善为士者:
- 士:这里应该是道。为什么呢?我们看这里怎么描述士的特征的,“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士作为最低级的贵族,怎么可能达到这个境界?如果最低级的贵族都这个水平,那么作为统治者的圣人,还求个什么道?水平差这么多,怎么管理这个国家,早就被推翻了。
微妙玄通,深不可识:
- 微妙玄通:此处的断句应该是微、妙、玄、通,讲的是古之求道者的四个特征。
- 微:搏之不得名曰微,视之不见曰夷,听之不闻曰希。这里的“微”代指“夷、希、微”。讲的古之求道者的特征,难以掌握,觉察,不好揣度。
- 妙: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妙。无中生有曰妙,有归于无曰徼。这里的妙是妙和徼的缩写,用妙来统一代替。
- 玄:有无同处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古之道者显然掌握了观道的能力,演化出阴阳太极图☯️的象。
- 通:明白四达,通是四通八达,自然界的知识已经开放,不出茅庐,可知天下事。
- 深不可识:深,深渊,深远,难以探知。
说在最后:
1️⃣三个月前,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在自己的脑海中观想道一个旋转的太极,不知道这是不是和古人内观一致。可惜的是最近再无法重现,怅然所失。
2️⃣ 传闻,通过内观的方式,可以对万天星辰进行内显性能量交换,在体内显化出四大神兽,青龙🐉,白虎🐯,朱雀🌬️,玄武🐢。这些神话中的形象,也许是写实,并不是虚构。
3️⃣你给了别人安全 感,自己也就失去了它:人生充满变数,需要有一定的城府,给予周边一种看不透的状态,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拥有安全。如果别人一抬眼,自己一开口,就被从头到腚,看个通透明白,那就不妙了。
![](https://img.haomeiwen.com/i29313311/719370fe7f7faa67.png)
古之道者2️⃣《防人之心不可无,教你如果救命》
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
- 识:识别、认识,描述,形容的意思,这里讲不可识,的意思是古之道者,很难对他们的行为进行识别,很难表达出对他们的认识。
- 强为之容:强是强行,勉强,不得已为之的意思。容,形容表述的意思。
- 因为古之得道者,很难对他们进行阐述,因为他们是深不可测的。在这里,为了让大家更好的理解和感受道者是什么样的,我在这里对他们外显的行为,勉强的形容一下。
豫焉若冬涉川
- 若冬涉川:就像冬天渡河一样。
- 豫:指比较大的大象🐘,
- 道者的行为特征一:对未知危险的小心谨慎,就像大象在冬天过河一样,笨重的身体很容易使冰破裂,从而掉落冰窟淹死。
- 特征识别:某人是否在总是在事情未发生前,就发现并提出潜在的危险。
犹兮若畏四邻
- 若畏四邻:就像很畏惧自己的邻居一样。
- 犹:一种动物,可以把它想成犹猪。
- 道者的行为特征二:如果上一句是对未来事情发展的一种预判,告诉我们要小心谨慎的行事的话,这一句就是道者对当下所处的环境的一种审慎了。强敌环绕,举目四顾之下,首要的是保护自己。远交近攻的战略,不难看出,在古时候打仗一般都是先打邻居,这样进可攻、退可守,走的路近,耗的粮食少,打不过还可以跑回家。
- 特征识别:某人是否对身边的环境比较审慎,防人之心不可无,看他是否有城府,是否是“说的少,做得多”。
说在最后:
犹豫,不代表优柔寡断。犹豫是一种风险控制,在未识别风险的时候,控制自己的行为,不要越界。投资界有句话叫“不要涉足不熟悉的领域”。
- 富人可能比我们聪明,但是聪明的差异程度绝对不像拥有财富的差异程度。
- 富人为什么富?因为富人比我们谨慎,可以尝试的次数还比我们多。
- 穷人为什么穷?因为穷人不了解风险的存在,分散风险的方法,同时,可尝试的次数也少的多。
![](https://img.haomeiwen.com/i29313311/e9eb2734209ca2ec.png)
古之道者3️⃣《宁得罪君子,不得罪小人》
人际关系:俨兮其若客
- 俨:严肃,认真的意思;
- 其:这里指代“古之善道者”
- 客:有主人才有客人,所以“古之善道者”在待人接物方面,是将自己置于客人的位置的。
- 行为特征识别:从客人的角度出发,需要做到:拜访或者被邀请到主人家的时候,我们需要保持自己的装束严整,备上相称的礼物,不能邋里邋遢,空手两拳的就直接上门。
- 借鉴之处-以彼之道,还施彼身:说明我们在大部分场合,都要像去别人家做客一样,不能失了礼数。在尊敬他人的同时,也在告诉他人,自己希望他们如何对待自己。也许这是另一种不言之教吧。
处理矛盾:涣兮若冰之将释
- 涣:化、解的意思,在人类社会的交往过程中,什么需要化解?矛盾、冲突、隔阂这些人际关系的负面状态需要去化解。
- 冰之将释:冰就是水,水就是冰。所以冰化开的过程,悄无声息;此外冰是被水包围的,所以冰化开的过程也是全方位,没有死角的。
- 行为特征识别:古之善道者,在处理矛盾方面,可以悄无声息的全方面解决矛盾。
- 借鉴之处:对于我们生活中遇到的各种矛盾,家庭内部的矛盾也好,外部社会交往中的矛盾也好,我们需要去化解矛盾,而不是搁置他。此外在化解的过程中,需要考虑周全,不能留有后患,因此我们需要学会中国式的“圆通”,想要了解的可以去学习曾仕强教授的著作。
说在最后:
- 我们生活在社会体系之下,无法避免与人交往,我们也渴望与他人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在此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以下两点:
- 1️⃣相互尊重,避免产生矛盾:人际交往中,将自己放置在客人的位置,将交际的对象看作主人,做到个人的仪表堂堂,做到个人的礼数周全。
- 2️⃣有矛盾及时化解:我们牙齿还会咬到舌头,在社会上摸爬滚打,不可能不与他人发生矛盾,我们需要做的事,及时化解。化解过程中,需要考虑周全,避免留下后患,以为已经化解,其实没有,甚至矛盾被隐藏的更深。
- 3️⃣宁得罪君子,不得罪小人:唯一能做到这一点的方式,对待小人要近而远之,尽可能减少与小人的交往。只有不交往,少交往,才能将矛盾发生的概率降低最低。
![](https://img.haomeiwen.com/i29313311/ecda48547077a9e3.png)
古之道者4️⃣《混兮若浊:保护自己的核心要义是这样么?》
【郑重声明: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内相外显:敦兮其若朴
- 敦:敦厚,古之道者“外表敦厚”,敦厚不是傻,是纯粹。
- 朴:没有进行加工的原木,完整,不加修饰的状态。
- 古之道者的行为特征:外表敦厚,憨憨的,淳朴的状态。
- 我们的启示:相由心生,心中的善恶会在脸上显现。我们需要做的第一步就是每天对着镜子看自己的面向是否紧绷,是否有不对称的状态。如有,一定需要做调整。
气质印象:旷兮其若谷
- 旷:空旷的意思,古之道者给人的印象就是空旷,令人神驰的状态。
- 谷:玄牝之门的三特征:谷、神、不死。谷,不盈满的状态,这里也可以理解成包容。
- 古之道者的行为特征:给人的印象是空旷、谦虚,虚怀若谷。外在行为表现是,具备很大的包容度,容人,容事,不计较,不苛责。
- 我们的启示:具备包容度的人,才是放松的状态,松弛宁静才能获得智慧,才能够觉知自身的状态。我们需要提升自己的包容度,对人,对事,一件件的联系,最后做到神松心弛,天人合一。
三观&站队:混兮其若浊
- 混:观念摇摆,没有明显的站队的意思。看起来对什么事情都表示不反对。
- 浊:与清相对,浊带有污秽不堪,不堪大用的感情色彩在里面。
- 混兮若浊:“若浊”,就像浊一样,具备相同的外相。若浊就是不浊,也就是道者做到了混而不杂,混而不浊的状态。
- 古之道者的行为特征:古之道者表面看来,别人会认为他没有自己的价值观,三观混乱不堪,谁的意见都不反对,就像一滩浊水一样。但事过之后,细细想来,好像又不是那么回事。
- 给我们的启示:为什么要做到混而不浊?如何才能做到混而不浊?
- 为什么要这样?
1、古之悟道者为圣人,作为统治天下的王者,不能有清晰的态度。
2、王者需要天门开阖来收集信息,做不到混而不浊,就是天门关闭,变成瞎子、聋子。
3、圣人的观念表露后,很容易会被下属利用,伪造。你要什么,我就给你什么,要祥瑞给祥瑞,要贤给贤,要孝给孝。圣人要做的就是不露,也就是所谓的“真人不露相,露相不真人”。
4、从平常工作中去看,如果讨论会上,领导过早的发出了自己的观点,那么这场讨论已经结束了,要么跟着老板的思路大吹大擂,英明神武,料事如神;要么沉默不语,遵照执行。
- 怎么才能做到呢?
1、外表:敦兮其若朴,控制好自己的面部表情,以一贯的敦厚外表示人。
2、待人接物:俨兮其若客,在事情的处理过程中,妆容严整正式的参与进去,变现出自己对事物的重视。此外,整个过程中把自己从中抽离出来,不要过早介入,乃至不要介入。
3、旁观者清,清则明,明则达。然后运用“化、生”的理念,为无为,行不言,将危机化解于无形。
说在最后:
- 我们的皮相、气质需要进行锻炼和调整。
- 皮相是心的外显,调心可以易相。
- 气质是神的外显,读书可以易神,腹有诗书气自华。
- 任何场合,不要轻易的否决别人,犹兮若畏四邻。
- 任何时候,不要轻易的站队,豫兮若冬涉川。
![](https://img.haomeiwen.com/i29313311/2d98f0f5b98be346.png)
古之道者5️⃣:《失眠?道德经教你如何快速入眠》
【郑重声明: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孰能浊以止静之徐清
- 孰能:谁能够做到。。。。
- 浊以止静之徐清:为了更好的理解这句话,我把它拆成两句“浊以止静”,“静之徐清”;
- “浊”:是对场面和圣人接受的信息的多和杂的一种描述。
- 浊以止静:这是第一步,以静止浊。太多的信息和太少的信息一样,都会造成理解上的困难。所以“天门开”接受信息到一定程度就会导致圣人“浊”到了一定程度。这个时候就需要“天门阖”,停止接受信息。止是目的,静是方法。
- 静之徐清:之,指代浊的状态。何谓静?圣人的不表态是一种精;圣人的不言是一种静;圣人的无为是一种静。
- 静就是不动,不乱动,谋定而后才能动。
- 给我们的启示:遇到纷繁复杂的场面,我们需要沉住气,不要瞎指挥。
1、处理的第一阶段:不止,管理好自己的状态不让自己的思绪浊下去,控制住场面的烈度,让场面继续浊下去。让各方的诉求浮出表面,这样可以让他人帮你把事情的来龙去脉梳理清楚,这样做到心中有数,才能更好的处理复杂局面;
2、处理的第二阶段:止,当信息多到无法厘清的时候,需要暂时的停止讨论,让自己的神经得到放松的同时,将接受的信息进行简单的梳理,当我们的思路稍微清晰之后,再继续讨论,再继续接受信息。
3、处理的第三阶段:静之徐清。用静的方法,整理纷繁复杂的信息。最后让复杂事务在你的认知中变得“清晰明了”,“洞若观火”,“了如指掌”。
4、总结:我们需要掌握或者锻炼的首要能力就是“钝感力,敦兮其若朴”,这样我们才能做到不需要太多的暂停。要知道很多时候我们并没有权力让讨论暂停或者终止。
说在最后:
- 大家都知道“信息越少,理解越困难”;
- 大家更应该知道“信息越多,理解越困难”;
- 这里所谓的多、少,是和我们自身的知识储备有关系的,如果我们储备了足够的知识,那么一打眼,就知道关键之处在哪。
- 最后给大家一个彩蛋,祝大家一直好梦:
- 浊的运用:“治疗失眠”,我们可以用巨量的理解困难的信息,使得人昏昏欲睡,这样就很容易睡着了。比如读历史书、思想政治品德书、高等数学、大学物理、材料力学等,挑选你不懂的书,逼自己看两眼,效果贼好,大家不妨试试。
![](https://img.haomeiwen.com/i29313311/14b60afe68d361fb.png)
**古之道者6️⃣:《想要攀越高峰,迂回才是捷径》
孰能安以久动之徐生
- 孰能:谁能够做到。。。。。
- 安以久动之徐生:为了更好的理解这句话,我把它拆成两句“安以久”,“动之徐生”;
- “安”:对圣人治理国家好坏,处理矛盾优劣的描述,参照道的状态,所谓的安全的状态就是道的生生不息的演化状态。国家也是一样,君臣矛盾也是一样,需要处理到一个自然运转的安全状态。
- 安以久:圣人治理国家追求的事长久的安,也就是所谓的“长治久安”,暂时的压制矛盾,得到所谓的表面的、短期的安全是无效的。压制的越狠,反弹的越厉害,我们想要长治久安需要怎么做呢?
- 动之徐生:之,指代安的状态。何谓动?这是圣人处理事情的手法,为无为,为有为,推动事物演化,通过演化来化解矛盾。生的关键在哪里?在于那个推动力,推动力的来源在于玄牝,在于组织自身的运转动力。
- 动就是不静止,需要去演化,去流通。
-给我们的启示:遇到纷繁复杂的场面,我们需要静,更需要动;
1、处理的第一阶段:通过静,让矛盾浮出水面,让事态的脉络清晰可见;
2、处理的第二阶段:寻找扎针的切入点,静可以假装做到,动就是没有虚假的真功夫了。切入点的寻找需要仔仔细细,犹犹豫豫。
3、处理的第三阶段:动,找到矛盾化解的切入点之后,通过调整组织节点的方法或者通过现有组织节点的运化,去推动。肾不行,不要去补肾,更好的办法可能是去泄胃气,胃属土,肾属水,通过泄土气,让土对水的克制力度下降,进而可以保留更多的肾气来养肾。
4、处理的第四阶段:动之徐生。用系统的力量,处理现有的矛盾。最后让矛盾在系统的作用下,化于无形。
5、总结:我们需要掌握和锻炼自己的克制力,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不要想着一下子解决问题,迅捷暴虐的方法,很多的时候带给我们的只有无穷的隐患。我们要克制自己的执行力,徐徐动之,润物细无声;我们要克制自己对成就感的渴望,让系统徐徐生之,徐徐化之。
说在最后:
- 我们在处理事情的时候,更多的是需要迂回,不能直直的莽过去。
- 最近和友友的交流中,也体悟到了这一点,学习到在处理事情的时候,想鼓不用重锤,懂得都懂,没有不懂。我们需要学会照顾多方的感受。
- 祝大家在简书越来越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