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妈妈打电话,接通后仍然觉得无话可说,正好碰到她要整理刚收到的快递,她就挂了电话。
几个月前,我给妈妈打电话还有点话可以聊,但多数都是说说孩子怎么样了,公婆跟我起了什么摩擦了。
那时候的我沉浸在抱怨和抑郁的情绪当中,加上全职在家带孩子与别人的交流日益减少,没多久就存了一肚子的苦水要往外倒。
可是该倒给谁呢?生性孤僻又社恐的我,没有几个朋友可以吐槽诉苦,寥寥无几的那几个,又因为不想给他们带去太多负能量,放弃了向他们倾诉。
毕竟都是成年人了,要成熟一点,要学会把苦楚打碎牙齿往肚子里咽。
那些不吐不快的怨气,就连亲妈听多了都嫌烦,因为在她眼里,抱怨是无能的表现,只有弱者才会不停地抱怨,而不采取任何行动改变现状。
五月底回娘家几天后,我把沉积已久的,对亲妈的怨恨冲她怒喊了出来。我恨她在我小时候总是贬低我,用暴躁的脾气控制我,让我变得越来越懦弱没有主见,从而影响了我的一生。
但我没有机会,也不敢把所有的这些话全部说出来,只是喊出“你根本不爱我!”这样类似的话,就已经耗尽了我的所有勇气。
最可悲的是,好不容易说出了真心话的第二天,不,几乎就在那没多久,我就开始担心我妈会因为过于愤怒而不认我了。
我是那么害怕“没有任何人会爱我”,以至于恐惧占据了我大部分的心力,目之所及,皆是“他人不会爱我”这些证据。
后来看了一些心理学方面的书籍,很多执念一下子消失了,很多事情突然觉得没有必要去抱怨了。
也就是在事情发生之后没多久,会有想要吐槽的感觉,可是拨通了妈妈的电话后,寒暄了几句,那股吐槽的冲动就自己消失了。
缺爱还是缺的,只是没有像以前那样一边拼命渴求着被爱,一边拼命证明不会有人爱我。
缺爱肯定是痛苦的,但我们必须学会面对这样的痛苦。美国开国先哲本杰明·富兰克林说过:“唯有痛苦才能给人带来教益。”
人生苦难重重,这是个伟大的真理。
今天挂了电话后,我看着孩子在开心地奔跑,站在风里的我却感觉有点凄凉。我心里想,现在看来,与父母的感情日益淡薄,与两位兄长更是从未有过深厚的情谊,平日里联系都很少。
再加上与丈夫之间早已相敬如宾,与公婆之间还只能做到还算和谐,那么在这个世上,还会有谁来在意我,来爱我?
算来算去,竟只有两个孩子成了我的感情寄托,让一直不懂得爱是何物的我,努力学习着如何从我贫瘠的感情土地里一点点长出爱的嫩芽。
缺爱的时候,总是忍不住想吃点什么东西,好像那些卤肉饭、牛肉面、奶茶鸡翅,仿佛食物能够填满心中莫名的空虚。
说到缺爱,我想到最近发生的一个新闻,一位61岁的大姐被假靳东欺骗,以为靳东向自己表白,以为自己遇上了这辈子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的爱情。
在抖音上搜索那些假账号时,发现有不少的大姐都被骗了,那些粗制滥造的五毛钱特效之所以骗得了那么多的大姐,不仅仅是因为她们没有文化、年纪大了老糊涂了、追星追得走火入魔了,而是因为他们这辈子得到的爱太少了。
营销号们精心炮制的甜言蜜语,明明是广撒网式的糖衣炮弹,可是每一个观看短视频的大姐都以为那是只对自己一人的爱的表达。
有的营销号甚至懒惰到连五毛特效都不做,只是对着随便哪个窗外拍一段视频,再配上自己精心设计的花言巧语,就引得大姐们纷纷点赞留言。
我粗略地看了看,有的大姐因为文化程度低,留言里错别字频出,但那颗火热的心却让人唏嘘不已。
老一辈的女人们是很苦的,日复一日地操持家务,抚养孩子,在艰难的岁月里好不容易熬了过来,一辈子的辛劳却从未被他人尤其是丈夫明确地认可过。
明明知道这样的生活有哪里不对劲,明明知道自己为家庭做出的巨大的贡献应该被认可,可是等了一辈子,怨了一辈子,还是没能等到那一句“你辛苦了!”。
就像我婆婆那样,一边用抱怨徒劳无用地期盼着公公的认可和关怀,一边就连自己也不那么确信自己在这段婚姻里有着独一无二的价值,自己已经做得很好了,值得被家人肯定。
那样卑微到尘埃里,却又忍不住抬头仰望星空,不该是女人们的宿命。
不论哪个年龄段的女人,都有渴望被爱的权利,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女人只能被动等待着被爱。
我们可以理直气壮地提出我们的情感需求,也应该从内心深处就认可自己对家庭的付出,我们本无需被动地等待他人主动注意到我们的需要,也无需被动地期待着家人的认可。
认可自己的价值,才是真正走出缺爱痛苦的第一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