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连载小说
回首,经年(上)

回首,经年(上)

作者: 月满西楼独看客 | 来源:发表于2017-07-02 17:57 被阅读55次

       我叫清默,清风的清,默默无闻的默。

       我一直在深夜里想起那些年的点点滴滴,直到,时间将记忆打成了碎片,才恍惚发现,那些人,不过是生命里的过客,那些事,最终不过是跃然纸上的文字而已。

楔子

       今年H市的夏天特别多雨,加上最近台风影响,窗外的雨似乎持续了很久很久。宿舍弥漫着一股潮湿的味道,与我们为考试准备的焦虑心情交织在一起,笼罩着整个天空。

        被这压抑的空气缠绕了很久的我,考完最后一门便拖着行李箱前往火车站,公交车上人不算多,我选择了靠着窗与车行驶方向相反的位置坐下来。所有人都不怎么愿意坐这个位置,觉得那样反方向会更让人眩晕,而我觉得还好,逆着方向看着窗外这座城市的风景,虽连着一个多月都是阴天,萎靡不振的样子令人窒息,不过,人来人往,川流不息,配上鲜绿的植物和柏油马路的它,却着实散发着另外一种迷人的味道,让人不禁想驻足欣赏,不忍离去。

       每次坐公交车都会出神的望着窗外,不管身边有多少拥挤的人群和嘈杂的声音,都与我无关……火车站是终点站,等到司机叫我下车,我才发现已经到了,不知道刚才的自己都在想什么,拎着行李进入人山人海的火车站,发现早到了三个小时,无奈坐在这个空气极其复杂的候车厅,不禁减少了呼吸,开始漫长的等待。

       我不知道当时为什么那么执拗要选择外省的学校,导致现在每次回家都要坐将近20个小时的火车,父母担忧,我也慢慢开始烦躁如此长的车程。真是当初青春年少,何人又能说的清楚呢?!

       坐过长途火车的人都知道,选择下午的火车是最好不过了,晚上睡一觉,第二天一早就到了,也不会觉得时间太过漫长。我第一次回家坐了20个小时的硬座,结果回家浑身浮肿,休息了好几天才缓过来,后来便选择硬卧,以前都是跟老乡一起,这次一个人,还显得有些孤单,好在也就是一个晚上,很快就过去了。我习惯于坐在车窗前,听着音乐,看窗外的景色,天色由阴转暗,城市里灯火熙熙攘攘,而我只是一个刚刚结束大二的学生,想着自己该如何立足于这座城市,如何面对未来,转而到现在,又到过去,思绪慢慢的堆积……

       火车靠站的那一刻,我知道,我又回来了,回到这个我生活了十几年的城市。一下火车,一股热流涌遍全身,不过由于火车上空调温度调的太低,反而让我感受到了温暖。随着人流走向出站口,父亲已经在等我了,我从小并不是一个善于表达情感的人,即使对于父母多么的思念,见了面,也变得有那么些冷漠,好在父母都已习惯,也不会多说什么……

       每次回家第一件事就是让父亲带我去吃饺子,总感觉,只有吃了饺子,才感觉真的回家了,心里似乎也踏实了很多。我不习惯吃南方的饺子,饺子皮没有北方的筋道,里面的馅儿也没有北方的味道好吃,对于我来讲,更没有家的味道,却少了些什么。

       走进家门,熟悉的味道扑面而来,顺手给闺蜜发了微信汇报我已到家,就直奔自己房间瘫倒在床上睡去。每次长途火车我都彻夜难眠,回家躺在床上即使就睡那么半个小时,也会让我感到轻松百倍,不得不说,我,真的是个恋家的人。

        醒来便已是下午,吃过晚饭,陪母亲散步于这座城市,每一寸土地,每一片天空,都有太多难以割舍的画面在脑海中浮现,更何况,我是个恋旧之人。当记忆的束缚一旦被挣脱,回忆真的是让人上瘾的事情,明明知道那些时光已回不去,可是有些东西还是不知不觉把我带到那些地方。

       在犹如黑色染料铺染的夜空里,我开始了漫长的回忆……

      走了那么久,离开了那些人,离开了这座城市,回头才发现,其实当初执意要远走他乡,也只是为了逃避。那些人,那些事,从未在心里消散,反而更加深刻的烙在心底……


曾经以为友谊可以天长地久,最后曲终人散,人走茶凉

        画面拉回到九年前,视野突然转向那所中学,那幢楼,那间教室,我的初中在那里度过,我青春里绝大部分的回忆都停留在那里……

        当我最终决定去L中学读初中的时候,父母同意了,于是纵使最开始的学校都已安排妥当,父母还是费了很大力气将我送进这所学校。开学第一天,我背着书包哼哧哼哧的爬上四楼,悄悄的探头查看教室里面的状况,教室里同学们悉悉萃萃的说着什么,我犹豫了很久不知道该怎么走进教室,于是索性在外面等待老师。与我一同的还有一个白白净净的男生,五官立体,轮廓清晰,倘若穿件白衬衫,那一定是小说里的男主角了。我们相视一笑,并没有多说什么,直到班主任带领着另外一个女生上楼来。

       我欣喜的发现那个女生是我六年级的同班同学,当时关系甚好,心里默念着,总算有一个认识的人了。班主任个子小小的,及肩的短发,一脸严肃地样子,让人望而生畏,我对于班主任的第一印象也让我在此后两年的生活里都对她有一种恐惧感,特别是她发起火来瞪大的眼珠,至今想起来还是有些害怕。

      跟随老师走进教室,与大多数人进入新的班级一样,随便找个位置坐下,班主任开始自我介绍,“我姓郭,大家以后叫我郭老师就好,我是你们接下来两年的班主任……”一口地道的家乡话,让我们亲近了很多,后面就几乎扯到了中考,扯到了好好学习一类的教育性话题,大家都不怎么愿意去认真听了,对于学生来讲,最厌烦的就是老师讲一大堆哲理性的教育问题。

      老师利用早读时间把我们当作小学生一样,按照大小个排了座位,我被安排到了第四排的位置,看 起来还不错,不前不后,也还看得清楚黑板,这对于一个视力不太好的孩子来说再好不过了,只是后来我的位置都不怎么变过,周围的人换了又换,我却还在那个位置不曾移动。

       画面变得模糊,我已经忘记我的第一任同桌是谁,脑海里只是浮现出那么五个人的情境。我与R是在小学认识的,我们一个班,那时候形影不离的,小女生之间的情感,再加上我们有那么一些亲戚关系,双方父母都认识,也自然称得上是闺蜜吧。初中还能在一个班实属不易,我跟着她认识了两个女生,S和W,S皮肤白皙,个子高挑,只是当时牙齿有点突出,显得有点不那么和谐,后来她矫正了牙齿,称不上什么美女,也算得上标致吧。W看起来很瘦弱,皮肤也不白,小巧的脸上偶尔会冒出几颗痘痘,一副眼镜,穿着朴素,可以说放在人群里真的不那么显眼,但是她成绩特别好,用现在的词来说就是学霸类型的人。她为此经常自嘲,学习好的人都长得奇葩。当时我们都信了,现在似乎并不是那么回事,美女学霸层出不穷,让人不禁感叹这世界是多么的不公平。

        还有一个人,他对于我的影响延续到了现在,让我在以后几年的生活中一直活在了记忆里,我知道,如果我想忘了他,除非我忘了自己。

       我知道,每个女孩内心深处都有个他,不管他是多么帅气优秀,还是其貌不扬,平平凡凡,但在我们心里,他的位置都永远无法替代。他叫L,印象中他的肤色不怎么白,却总喜欢穿黑色或者白色的衣服,极致的黑或者纯净的白有一种神秘感,他喜欢默默的沉思,总给人一个孤独的身影,这也许就是他吸引我的地方吧!当初的相识太过简单,就是四个女生在一起,有两个女生认识他,我们便自然成了朋友,更何况在一个班,也多了一份同学之情。

        我从小就属于那种淹没在人气群之中的女孩,没有靓丽的外表,没有才艺,甚至游戏也不怎么会玩,成绩平平,除了小学时候作文写得还可以,深受老师喜爱以外,实在拿不出什么可以炫耀的东西。如果没有遇见他们,也许,我真的会过上另外一种人生。

       初中生的生活简单而又忙碌,除了每天上课就是按时完成家庭作业,一个学期下来也无非就是两场重要的期中期末考试,剩下的课余时间也就属于我们这帮天不怕地不怕的贪玩的人了。

         初中女生的世界无非局限在你一言我一语的八卦、明星、歌曲,只是当时的我们并不热衷于小说,最喜欢的也不过是这首歌好听,那个明星长得帅。四个人凑在一起特别喜欢谈论新出的歌曲,还不懂爱情的我们总是陶醉在那一句句寓意深刻的歌词里。记得那时候周杰伦风靡全世界,全班都沉浸在周杰伦的歌曲中无法自拔,有人专门去找老师要到讲台前面放置电视的柜子钥匙,拿出周杰伦的CD放映,一群人凑在电视前面看周董的MV,跟着哼唱,八卦着这首歌曲背景,现在想想,也真的只有青春年少的我们才能做到吧。

       在我们四个人中,因为父母当时的管教,我没有那么多娱乐性的讯息,更不会向大家去推荐有多么好听的新歌,只是当她们拿出MP3让我听这首歌的时候,我才会说,嗯,这首歌挺好听的,然后疯狂迷恋上一阵,即使大家都已经不那么喜欢听了,我还是会慢慢去回味,不论歌词,还是曲调,都会细细体会,然后写成日记。我们有段时间特别喜欢听袁成杰和戚薇的《外滩十八号》,几个人一下课就凑在一起,拿着个小巧的MP3,放着外音,就那样静静的听着……

       当时大家都习惯于每逢节日送礼物,不管是圣诞节,元宵节,春节,又或者是谁的生日,都要提前考虑很久为对方选礼物。我们四个女生互相之间送的礼物小到自己制作的贺卡,大到去精品店买的洋娃娃,种类齐全,若不是搬家,或者是当时的我想抛弃掉那段时光,估计那些礼物都会在的吧!令我最为印象深刻的是我们四个人圣诞节前一天在R家里为对方制作贺卡,当时流行送各种类型的贺卡,我们却选择了自己买了材料去做,现在想想真是一件挺有意义的事情。

       四个人分别买好了各自所需要的卡片颜色,买了彩笔,剪刀,蜡笔,胶水,一应俱全后在R家里集合,开始各自独特的贺卡制作,R学过剪纸和绘画,做起来得心应手,S平常就喜欢画各种各样奇怪的东西,自然也不成问题。我没有学过画画,兴许是遗传了奶奶会剪纸的巧手,我不论画什么倒还真的像什么,剪纸什么的都不在话下,周围人都以为我学过,可惜后来没再碰过,也忘得差不多了,有点让人想起来《伤仲永》。W是最不会这些手工的了,索性她也学会简单的应付,纸裁成贺卡的样子,写上那么几句话,拜托我们画上几笔就搞定了。那时候的文字也不过是些简单的祝福,无外乎再加一句“友谊地久天长,一直一直在一起。”当时的我们写下这些话真的很认真,很小心翼翼,都坚定的认为我们会一直在一起的,我们的友谊一定会长久的,可我们忘了一句话“天下哪有不散的宴席。”

       那些信誓旦旦的诺言现在想起来还真的有点儿讽刺的味道,时间证明了一切,我们没有成为我们曾以为的,我们成为了我们能成为的。


青春里的那个“他”

       初二那一年,我们都慢慢地发生着变化,男生开始长高,女生的身体开始悄悄地改变,我们努力地用衣服遮掩着那明显的围度,一直到后来坦然接受,再到后来男生也渐渐明白女生一个月总有那么一次有身体外部至心理方面的变化。

       在那个荷尔蒙散发正浓烈的时期,我们开始逐步涉入最初的爱情沼泽。其实现在想起来,那时我们所以为的喜欢只不过是荷尔蒙分泌旺盛所导致对的异性互相吸引罢了。班里的同学开始会因为某个男生帮助了哪个女生就热烈讨论他们是否有不正当关系,正至敏感年纪的他们本来没有什么也会变得互相不好意思,我想之前那些情侣可能就是这样促成的,就像你,就像我,就像我们。

      时隔八年,时间真是个让人唏嘘的东西,它真的可以让你对曾经难以忘怀的事情逐渐变得模糊,甚至变成琐碎的记忆。我忘记了当时很多事情的细节,但是却忘不了那几个人。

      初二那段时间,我并没有像很多人那样喜欢看言情小说,反而喜欢上了诗词歌赋,喜欢置身于五言绝句或者七言绝句里去感受诗人当时的情境,身临其境之后,便提笔成文。所以自视清高,无人能理解我写的文字,即使老师每次在我的作文里打下无数个疑问号也不以为然。不过忽然间感谢那时候不喜欢言情小说的自己,以至于现在一本接着一本的看也觉得有趣。后来来了新的语文老师,我的作文本上终于不再有红色的疑问号,那时有种千里马终于遇上伯乐的感觉,所以特别喜欢语文老师的课,就算当时的成绩不怎么好,也会拼尽全力去学习。

       我不是个聪明的孩子,人与人之间的差距,在学生时代,聪明便是一道无法逾越的鸿沟。当时成绩并不怎么好,还记得数学地理历史什么的真的每次考的好差,偏偏周围几个朋友都是绝顶聪明的人,每次发试卷我的自尊心都受到了极大的伤害,有羡慕,有嫉妒,又有埋怨。十几岁女孩子的心思让人无法捉摸,我开始越来越偏向于深邃的书本,初二就抱着于丹的《论语心得》研究,其实当时也看不太懂,毕竟知识面和认知面有所局限,只不过是有点小心思在作祟罢了,这样的日子持续了很久,直到我开始学会向他倾诉。

       印象中他喜欢穿纯黑或者纯白的衣服,上衣也一定是有领子的,立起的领子将他脸部的轮廓勾勒的无比清晰,褐色的瞳孔里散发出的永远都是深不可测的目光,沉默寡言,即使在人群中也会散发出冷冽的孤独感,这些是我对他一直以来的印象。说起来也算是缘分,我们有很长一段时间都是前后桌,正因为这样索性一直维持着不深不浅的关系,直到那次考试考得一塌糊涂,实在没办法再去掩饰内心的哀伤和委屈,于是转过头就此和他敞开心扉,孰不知那是我们逐步走向彼此的开始,也是我自此不敢再回忆的篇章。

        自从那次开始我们便成了无话不谈的朋友,我这才发现他也喜欢唐诗宋词,也擅长于古文歌赋。我们开始像彼此的知己一样互相写信,并不是情书,都是些诗词歌赋的感想。我们这样的书信来往维持了很久,直到有同学开始猜测我们之间的关系,开始我不以为然,最后却在那个荷尔蒙分泌旺盛的年龄段里开始猜测,开始有了自己的想法,喜欢,还是不喜欢,连我自己都不能确定,现在回头去想,我喜欢的,不过是他的文字,并不是,他这个人。

       他在班里是老师同学称赞的好学生,只不过,他生性孤僻,在班里只跟那么几个人来往,我算是其中一个,我自以为来来往往的信件就对他有所了解,最后发现随着时间的推移,原来,我从来没有走进过他的世界。我第一次发现他会跟一群混混在一起,第一次发现,他喜欢我们班里的一个女生,第一次发现,他原来有前女友,第一次发现,他还有现女友……一切的一切,从开始的从人口中听闻到最后亲眼所见,感觉到无比的可笑,然而我还是带着那么些侥幸的心理,继续着断断续续的书信来往。

       后来发生了很多事情,但是当我下笔去写的时候已经完全不在了脑海里。我们五个人之间,分歧,疏远,泪水……大概本就不那么熟悉,又何必牵强。

        初三分班了,大家成绩各异,被分到了不同的班级,索性在同一层楼上,还是说得上话的,只是不再那么亲密无间而已。W和S被分到了一个班,剩下的我们几个都在不同的班级,初三面临中考,大家都紧张的复习着,放下了身边大部分八卦奇谈。我独自一人被分到了陌生的班级,太多的不适应,太多的杂念,以至于我忘记了自己的初三是怎么度过的。只徒留一个结果,我和S进入了重点高中的普通班,R进了重点班,W成绩优异,自然而然的去了X市的重点高中,而他,进入了另一所中学,自此,曲终人散。由于当时自认为自己考得实在太差,无颜面对当时的朋友,连最后一次聚会也没有勇气去面对,从此,开始了自己的高中生活,放下了一切,只是我知道,我没有放下他。

倘若有个“他”一直在你心底无法抹去,

甚至影响了你未来的时光,

你会后悔吗?

答案是,没有答案,

因为,每个人的记忆里都有个“他或她”。

偶然相遇的那一瞬,谁也想不到你会陪我到最后

         我在初三那一年凭栏远望的时候,遇到了阿沫,没有太多言语交流,只是点头间“你好”的问候。我们彼此大概谁也不会想到,互相断断续续陪伴了彼此八年时光。

         北方的九月,秋的色彩已经悄悄点燃了枝头。走进Y中学的大门,才恍惚感觉到已经高中了。学校里分班情况都是以A4纸大小贴在教学楼外面的墙壁上,所以大家都是仰着脖子一排一排的找,人山人海的,远远望去,倒像是排着队一样整整齐齐地仰着头,有点滑稽。

         我在去学校的路上碰到了初三有个一面之缘的女生,她叫妍萱,五官精致,小巧玲珑,一头清爽的短发更衬得她的脸精致许多。我很喜欢她说话的声音,很像我表姐的声音,所以显得倍感亲切。我们在硬着头皮挤进人群中,一排一排的寻找着,虽是初秋,不过太阳直射脸庞,看了一会儿就已经感觉头晕目眩了。好不容易挤出来想休息会儿再找,忽然间听到有人在喊“清默,清默,我找到了”抬头看时妍萱已经在我眼前了,一边兴奋地说:“我们在一个班耶,是不是很有缘。”一边递给我一瓶水坐在我身边,“真是幸运,竟然在一个班,哎,以后的两三年就在一起咯。”她显得尤其兴奋,我笑着应和了一声,“有没有看到其他认识的人?”妍萱喝了一口水,“似乎有,要不一会儿再去看看,刚好下午要报道,就可以看到班里的同学了。”“好,你先休息会儿我们过去。”

        我和妍萱第一次见面就觉得很熟悉,以至于后来见了其他同学都以为我们之前就认识了。等到大家找的差不多的时候,我和妍萱去看了看名单,也没有找到熟悉的人,便直接去教室报到了,在教室碰到了阿沫,有点惊喜,也有点意外,回想那个寒暄了几句,随便找了个位子等待班主任。教室里陆陆续续坐满了,吵吵嚷嚷,温度也随之上升,显得闷热至极。恍惚间听到一串钥匙声,抬起头发现一个穿着白色T恤蓝色牛仔裤的年轻男子已经站在讲台前,腰间别着一大串钥匙,皮肤白皙,澄亮耀眼的黑瞳散发出些许英气,眉毛浓密,脸如镌刻般五官分明,确实算得上帅气。教室里忽然间安静下来,大家都目不转睛的盯着这位年轻的男老师。“同学们好,我是大家的班主任,以后我们就朝夕相处了,大家都是为一个目标而来的——高考,希望在我的带领下,大家能取得好成绩。”他的声音低沉浑厚,富有磁性,但是却没有介绍自己,安排了一些事情后我们的第一次班会就结束了。走在路上大家都议论着这位帅气的班主任,有的兴奋不已,有的少女心泛滥。妍萱在一旁调侃着老师腰间的那一大串钥匙,说人未到声音倒是先到了,我和阿沫在旁笑了笑,不过后来确实因为那一大串钥匙,班主任来检查上课纪律的时候我们总是能未卜先知,不知他意识到没有,可钥匙却一直挂在腰间,兴许是习惯了。

        从开学第一天开始,我们就深知一切都是为了高考,只是在高一那段时间里,还没有那么有压迫感。课堂上认真听课,课间嬉戏打闹,没有太多奇谈八卦,无非是哪次考试考得不好被老师训了,立誓好好学习罢了。不过这也和圈子有关系,高中的圈子很小,阿沫,妍萱,安悦,四个人而已,大家都是不同的圈子,与其他人没有太多交流,只是后来我身边又多了沐夕,雅静,阿琳,阿俊,熟悉的就这么几个,以至于到最后偶尔联系的也就这几个,其他的大部分都断了联系。我们高中没有小说里那么动人的爱情故事,也没有太多的情感纠葛,有的只是朋友之间的磕磕碰碰,打打闹闹,我觉得这更像是大多数人的高中生活。

妍萱

        从高一到高三,我一直和妍萱保持着密切的关系,一个原因是妍萱性格爽朗,直率,很好相处,还有一个原因大概是她的声音太像我表姐,以至于我从开始便把她当做了亲人,只不过后来各自奔走,各自有了自己的圈子,便也不再多说。

        妍萱很喜欢笑,我也喜欢看她笑,每次看她那么开心自己的心情也会好很多。相比于我,她和班里的男生玩的很开,以至于有时候各种过分的玩笑都开得起,打闹便是常事。有人说两个性格互补的人在一起会长久,我觉得我和妍萱正好是这样。高中学习压力倍增,恰恰因为有了妍萱,生活才显得不那么枯燥乏味。

        妍萱很喜欢唱歌,她的嗓音清脆嘹亮,很适合唱民歌,为此她还参加里学校里一个歌唱比赛,只是初赛的时候并没有发挥的很好,但在我心里她却比谁唱的都动听。

        妍萱在高一的时候谈了个男朋友,那时候已经没有在上学了,他们同村。我第一次见那个男生印象不是很好,总觉得他配不上妍萱,所以后来俩人闹矛盾我都心怀芥蒂,不希望和好反而希望就此结束。然而妍萱似乎并不在意,她骨子里的那种倔强和执着,竟然让他们一直坚持走进了婚姻的殿堂。他们结婚的时候我是震惊的,后来想想俩人能走到这一步也算是缘分了。

        妍萱和男友在高中三年中似乎一直在闹别扭,我自然成为她痛哭流涕吐槽的对象,开始的时候跟她 一边痛骂,一边为她递纸巾,我看不得她哭,每次流泪的时候都头低着,两边的头发顺势垂下来遮住她的小脸,让人心生可怜。哭完就开始听各种悲伤地情歌,忧忧郁郁好一阵子,直到那个男生来找她,这便就和好了。从那开始,我才发现女生再谈恋爱时智商为负数是对的。看惯了俩人的分分合合,因此在妍萱每次喊着要分手的时候我就显得淡定许多,只是觉得,不过三天俩人就和好了,也无所畏惧。

         我到今天为止也不觉得妍萱选择那个男生是对的,但是谁对谁错又有什么关系,俩人自己的选择罢了。我是在大四实习的时候收到妍萱结婚的消息的,那时候实习很累,正躺在宿舍的床上休息,手机“叮咚”响了一下,打开微信,妍萱说:“我要结婚了”“!!!和谁”“还能和谁”“什么,你们真的要结婚了?!”“真的,来给我当伴娘”“啊,你这定的时间,我医院实习请不了假,回不去。”“你给主任说一下嘛!”“我是实习生,主任不太好说话,我看情况看,能回去尽量回去。”“好吧,那你回不来跟我说声,伴娘的位置得有人。”“嗯,好。”结束了短暂的对话之后,我还是不敢相信妍萱要结婚了,看了看排班表,初来乍到的,真是不好请假。

          后来我还是没有去妍萱的婚礼,只是在她的朋友圈里看到了她的婚礼,她穿上婚纱的样子,很美。我发了微信红包给她,说了声新婚快乐便不了了之,其他的我不知道还能说什么。妍萱一直劝我不管怎样去尝试着谈一场恋爱,我以太忙了没时间推辞了,看多了身边像她这样的女生从恋爱到结婚,反而觉得自己一个人过着挺好。

         之后我和妍萱很少联系,她去了医院上班,想来也是很忙碌。直到她朋友圈发了一张小孩子的照片,我才知道她已经生孩子了,底下一群震惊加祝福,多数还是震惊,她这个人,每次都给人意外的惊喜。我想自此我已经和她算是分道扬镳了,我还没恋爱,她却已经为人母了,人生各有各的路,妍萱,你幸福就好。

安悦

        安悦我是通过阿沫认识的,后来一直在一个班,也就相对熟悉了些,只不过高二分了文理科,我和妍萱都选择了理科,她和阿沫选择了文科,不同的班,也就联系的很少,自然而然的便失去了联系。

         初见安悦,个子不高,微胖,圆圆的小脸带点婴儿肥,笑起来眼睛弯弯的,甚是可爱,和我一样扎着马尾辫,倾斜的刘海不经意间会挡住眼睛。我和安悦之间没有像和妍萱之间那样有太多的故事,只是脑海里还有她的样子。

         生命中有太多的人,或驻足停留,或擦肩而过,或驻足之后扬长而去,或擦肩而过之后又折返。我不知道我和安悦属于哪一种,或许称得上是擦肩而过吧,但是在那段时光里,我只记得你的好,或许是件幸福的事情。

沐夕

         我和沐夕大概是在高二才熟悉起来的,那时候已经分科,我们这群选择理科的人大都在一个班。沐夕个子和我差不多高,只是稍有些驼背,显得不高挑,但她却有一副精致的脸庞,清澈明亮的瞳孔,弯弯的柳眉,长长的睫毛,高挺的鼻子,小巧的嘴巴,五官合在一起显得有些稚气,戴着一副度数较高的眼镜,显得有些文质彬彬。

        我开始和沐夕在一起的时候妍萱并不高兴,性子直爽的她总说你真傻,你看不出来她是因为你英语好想让你给她辅导英语才靠近你的吗?其实并不是妍萱一个人这样说,很多人都这样讲,我也未必不清楚,因为我和沐夕的相处是从给她讲英语试题开始的,只是我并不想把高中时期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都想成这样的利益枷锁。

        事实上我和沐夕在后来的相处中确实每天大部分都是以给她讲英语为主。沐夕数理化都挺好,偏偏英语很差,而我恰好相反,于是乎我们的相处模式变成了互相补课,但结果似乎并不怎么好,她英语成绩也没有挺高太多,我也一样,我也不知道什么原因,她也不知道。

         沐夕和妍萱一样,在高一的时候交了男朋友,同班同学,那个男生瘦瘦高高的,皮肤黝黑,学习成绩很好,我觉得俩人很搭。只是班里同学都觉得沐夕是因为那个男生成绩好才和他在一起,其实不能说班里的同学对沐夕太过苛刻,只是我觉得沐夕是一个为了自己的目标可以运用身边所有资源的人。现在沐夕还和他在一起,我觉得能坚持七八年真是实属不易,算是真爱了。

         沐夕有点小女生,谈恋爱之后变得和妍萱一样,俩人闹矛盾了哭哭啼啼,耷拉着脸,感觉像是受委屈的小猫。沐夕在班里的朋友不多,索性有委屈了就找我来倾诉,有段时间我俩同桌,除了在规定日子里被她拉着听她哭诉以外,我们还经常性玩闹着打架,谁也不让着谁,打完还是嬉皮笑脸。高中的课程真的好多,上课睡觉成了我们这群人的常事,老师每节课都要丢好多粉笔头,沐夕困得时候总让我掐她,我也是毫不手软,只是掐到乌青她也醒不来,只好俩人站在后面听课,现在想想那时候怎么能那么困,也许老师讲课太无聊了吧。

          我们高二有个考试,如果考得好,可以去后面小教学楼里的重点班上高三。我们班当时有几个人考进去了,包括沐夕的男友,我们都以为他们估计就这样结束了,没想到在两周后她的男友竟然回到了我们班,一群人都说是为了沐夕,说那个男生太傻,我也不知道说什么,如人饮水,冷暖自知罢了。

         沐夕高考留在了省内,而那个男生去了省外,俩人因此隔了一千多公里的路程,一年也只能见两次面。我一直很佩服异地恋的情侣,相隔甚远却还念着对方,感情也是深厚。我后来断断续续和沐夕保持着联系,才得知大学里他们分手了好几次,我调侃她说这不是经常发生的事情。大学毕业俩人都回到了这个小城市,工作,恋爱,只是还没结婚,我不知道他们将来会不会结婚,世事难料。

        沐夕说:“我只想以后两个人有个不大的房子,简简单单的在这个小县城里生活就好。”我说:“嗯,会的。”

雅静

        我忘记了我和雅静是怎么认识的,只记得一直同班,后来还关系挺好。雅静肤色偏暗,脸也有点婴儿肥,却有着一双晶亮的眸子,明净清澈,灿若繁星,说话时眼睛里总带着些纯真和热情,笑起来会露出两排洁白的牙齿。妍萱说雅静要是化了妆肯定很美,我觉得也是,光这双眼睛就已经增色不少。

          雅静说话有点慢,反应也有点慢,只是她很刻苦,在学习上总会追根究底,直到自己理解为止,我想这大概是她身上最难难能可贵的东西。我和雅静之间也只剩下残存的记忆,我们经常在一起讨论数理化习题,我不懂她会给我仔细的讲解,从不厌倦,考试考得不好她会来安慰我,鼓励我相信自己,下次一定能考好,简简单单的言语却会让我士气大增,下决心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雅静大学也留在了省内,学了一个很高级的我都看不懂的专业。她的动态我都是通过朋友圈看到 的,雅静的大学过的丰富多彩,进入了一个舞蹈社团,随社团到处去跳舞,爵士舞,古典舞……类型齐全,舞台上的她自信美丽,舞姿优美,绽放着灿烂的笑容。偶尔也会看到她去旅游的照片,天南海北,约三五朋友共赏风景,像个天使般快乐地在自己的世界里遨游,我想这大概是青春该有的样子。

阿俊

         印象里,阿俊一直是一个风风火火的女生,看似性子刚烈,实则外刚内柔。我和阿俊最开始并没有太多接触,总觉得这个女孩子做事情太过高调,脾气又不怎么好,肯定不大好相处,索性没有太多交集。

         直到高三,班主任为了优势互补,按照英语成绩与数理化成绩互补的方式给我们分配座位,我被分到了第二排,和一个男生坐在一起。但是很是厌烦那个男生的性格,坐了两个星期便没有再讲话,恰好阿俊和自己的同桌也有了矛盾,闹着要换座位,最后班主任没有办法让我们俩坐在了一起,就这样成了同桌。

        相处久了才发现阿俊也有少女情怀,喜欢样式各异的小清新笔芯,喜欢可爱的卡通图案,甚至也有点喜欢粉红色。阿俊的字并不像她的性格,作业本上字迹娟秀,整齐划一,而我的字总会显得有那么点潦草。阿俊不偏科,每一门都差不多,只是偶尔英语还稍微差一点,但是也会自己努力把成绩提上去,高三作息紧张而忙碌,每天除了听课就是做题,桌子上的书越堆越高,高度适合的时候恰好可以挡着,方便上课睡觉,班主任发现之后,责令我们将所有书都放到桌子下面,至此就是一派上课站着,下课横七竖八趴在桌上睡觉的画风。

        我和阿俊真正倍感彼此亲切是在上了大学之后了,虽然不在一个省,微信QQ却时常联系,阿俊时常感叹,“还是高中好,还是你好,大学里便没有真正的朋友了。”我也哀叹,“是啊,只是我们当时并没有感觉到,桌,你好好的。”“嗯,你也一样。”每次就是这样闲聊几句,却让彼此感受到亲人般的温暖。后来我很忙,她也忙,我们各自在自己的圈子里忙碌奔走,只剩下在彼此朋友圈里点赞或者评论几句,阿俊偶尔会发点心灵鸡汤,偶尔也会展示自己的动态,我们彼此就这样默默地关注,相形渐远。

        青春里总有些人悄悄地来到身边,有悄悄地离去,不需要太多介怀,你只要记得她曾在你如梦如幻的青春里出现过,便已足够。

        脑海里浮现出阿俊的脸,眉眼弯弯,长发及肩,清丽秀雅的脸上荡漾出春天般美丽的笑容……

阿琳

         我和阿琳是小学同学,高中在一个班的时候觉得世界真的太小了。阿琳个子不高,有点微胖,留着到耳根的短发,就显得她的脸特别圆,皮肤挺白,一直戴着眼镜,喜欢穿较为宽松牛仔裤,上搭一件很随意的T恤,这是我对阿琳的印象。

         阿琳的字很漂亮,虽没有大家风范,但仔细去看,却观其力而不失,身姿展而不夸,笔迹行云流水,每次看她写的作业,估计老师都会觉得是一场视觉的盛宴吧。她一直是一个很努力的女孩,我记得她特别喜欢写字,记不住的东西就一遍一遍在纸上写,直到记住为止,这大概正应了那句“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了。

         阿琳不知何时开始和沐夕走得很近,于是我们三个渐渐有了些许共同语言,恰好我和她回家同路,就这样熟悉了起来。高三似乎将所有人叛逆的青春压制了,每个人的眼神里都透露出一种迷茫却又奋发向上的感觉,没有太多话语,有的只是趴在课桌上不停做题的身影。

         阿琳最终去了S市,一个多云化发展的大都市,由于和我所在的城市相近,大学期间还来找我玩了两三天,自此便没有再见面。阿琳的大学生活过的丰富多彩,交了很多朋友,闲暇时就畅游S市,大学期间似乎玩遍了S市的各个角落,不像我一直到毕业连H市的一半都没有溜达完,甚是可惜。

         大学毕业阿琳还是选择回到了这个熟悉的地方,我并不知道她找了什么样的工作,阿琳发微信说这次一定要见一面,我说好,只是再也没了下文。离开大学这个象牙塔的呵护,面对张牙舞爪的社会现实,我们要学习的太多,不论是察言观色还是谄媚取宠,都是我们保护自己最有利的工具。阿琳,相信你会做到的。

阿沫

         之所以把阿沫留在最后面,是因为不知从何下笔,我和阿沫的故事说长不长,说短不短,八年时光,在一起的时间不超过一个月,从两个座位之间的距离,到两幢楼的距离,再到两个城市的距离,最后到一千多公里的距离,以后,还会是两千多公里的距离……

        阿沫个子挺高,稍有点瘦削,标准的瓜子脸,湖水般清澈的眸子,高挺的鼻梁,浑身散发出一种清雅灵秀的气质。我和阿沫在高一时在一个班,高二阿沫选择了文科,就此成了两栋楼的距离,好在偶尔下课会去找她聊聊天,也不会觉得生疏,不知从何时起我们开始了书信来往,并且持续了几年,也许是因为两幢楼的距离太遥远,想说的话太多,也许是找到了可以倾诉的知己。偶尔整理东西,会发现一叠一叠的书信,我一直保存着,她也保存着,因为那是我们彼此最深刻的记忆。

        和阿沫真正敞开心扉是在高中军训时。我们高中的军训地点安排在偏僻的山里,不让带手机等各种通讯设备,也不让带零食,貌似是让我们体验生活。学校组织大巴车将我们送至训练场地,每个人都大包小包的背着,手里提着洗脸盆,一路上大家都挺兴奋,吵吵嚷嚷的,一个多小时的路程也显得短了很多。训练营是男女分开的,互不干扰,当天太阳火热,晒得水泥地越发的烫手,所有人坐在大太阳下听教官讲解注意事项,每个人都汗流浃背,站起来的时候一排排屁股印,离中暑只差一步。

        我和阿沫被分到了同一个连,同一个排,现在还清晰的记得是三连二排,排长是个子不高但却有故事的男人。分宿舍的时候我和阿沫分到了同一间,走进宿舍的那一刻,所有人绝对是崩溃的,光滑的床板上只有一个破烂的竹席和一个军绿色的被子,其他……一无所有,宿舍的窗子还是破的,关不上打不开的,嗯,我想我们是来体验生活的。我和阿沫选择了靠墙的一侧,我上铺,她下铺,第一个晚上谁也没睡着,实在是适应不了这样的生活环境。

         接下来的几天就是各种风吹日晒中训练,好在我们的教官比较怜香惜玉,我们的训练强度也不是很大,只是有天下了大雨,其他连队都在训练,教官不得已让我们在雨中站军姿站了半个小时,雨水浸湿了衣裳,冒烟上的水滴滴答答的在脚下的水坑里打出了小漩涡,教官说可以休息的时候所有人都奔向宿舍,里里外外的衣服都湿透了,然而我们住的地方根本没有热水,好在老师们给所有人熬了姜汤,那碗姜汤成了那天晚上最温暖的记忆。

         军训时期每个连队会安排守夜值班的学生,我和阿沫被安排在了后半夜,迷迷糊糊的穿上衣服和前一班的同学换岗。山里的夜晚有点冷,我们抱着发来的棉大衣坐在楼下不停地打哈欠,阿沫说:“一会儿上去你跟我睡吧,不用上去了,俩人挤挤暖和,明天还要早起,早上就叠一床被子,方便。”我瞅着漆黑的夜空,应了声好,白天训练晚上就越发的困倦,俩人在窄下的床上互相拥挤着睡着了,那是我和阿沫最为熟悉的开始。

         高二分科的时候,我犹豫了很久,最终选择了理科,原因很简单,父母说以后好选专业,其实我内心更倾向于文科。阿沫开始说选择理科,后来跟我说,我还是选择文科吧,不想学难懂的物理化学了,我说好,你决定就好。后来我发现阿沫的选择是对的,物理化学每天搞得头大,还是文科略微轻松一点。阿沫大学留在了省内,选择了一个当时比较热门的专业,大学生活也还说得过去,相比于我来说算是轻松很多。

         阿沫和我是完全不同的性格,她开朗,大方,热情,自信,广交朋友,和谁都谈得来,加上绚丽的外表,吸引了很多异性的目光。我不记得阿沫有几段恋情,我见过的也就其中两个,其他的都只看到过照片,我说你定下来了再跟我说也不迟。前几段恋情似乎都是不了了之,后来几段谈的有那么点刻骨铭心的感觉,相比于我这种感情一直处于空窗期的人来说,恋爱经历可以给满分。我没办法去评论她的感情生活,她每次问我觉得怎么样,我永远只有那几个字,对你好就行。

         阿沫在大三的时候选择考研,我无条件件支持,期间会跟我抱怨要背的东西好多,各种烦躁,相隔甚远,我也只能不断鼓励她要坚持。结果快出来的时候我一直不敢问她,最后她给我看成绩,我不知道该说什么,她反而很乐观地说:“没事,我先找工作,再继续考嘛,多大点事儿。”真的很佩服她无比强大的内心。第二年,我也决定考研,因为选择跨考,顶着巨大的压力,一边实习一边复习,阿沫也是一边上班一边复习,那时候有种同甘共苦的感觉,其实她那时候的压力比我更大,毕竟第二次尝试。成绩出来的时候,我一直不敢问她,她也不敢问我,最后还是我先提起,她考得很不错,只是第一志愿无法实现,只能选择调剂,我恰好也是,碰到最艰难的调剂年,只能硬着头皮一个个去试。最终由于专业上的限制导致阿沫并没有好的学校可上,她说,我放弃了,先找工作吧,时间已经不允许我再继续浪费了。我说好,不论你做什么我都支持。

        我和阿沫现在的一直以来都是异地朋友,相隔两地,你有需要,我会尽我所能,你有你自己的生活,我不会替你做决定,也不会干涉,也许这就是我们能一直坚持陪伴在对方身边的原因吧。


        我在高中时结识的朋友不多,就这么几个,但我却感觉到他们似乎已经占据了我青春的所有。虽然身边只剩下阿沫还在,但是他们曾在我的生命里散发出了自己最璀璨的光,我记得他们的好,他们最美好的样子,这便足够了。

        其实还有很多人,时光从我的记忆里带走了他们的名字,他们的容貌,但却带不走他们在我心中的位置,他们所给予我的点滴,我都会记在心上,不论在哪里,我都会感恩在这座小城里,平凡的我与平凡的他们相遇。

相关文章

  • 回首,经年(上)

    我叫清默,清风的清,默默无闻的默。 我一直在深夜里想起那些年的点点滴滴,直到,时间将记忆打成了碎片,才...

  • 回首经年

    那些过去曾经对自己的亏欠,我用喜欢的食物去填充胃的空白,今晚偶尔翻看了以前的照片,顺便记载下2018年那些穿肠而过...

  • 回首经年

    人的一生,犹如旋转的木马 不停地旋转着 一圈又一圈地旋转 你置身其中,劳碌于衣食住行的奔波 也困于喜怒哀愁的幕布中...

  • 永遇乐 回首经年

    永遇乐 回首经年 振公子 (2019 年 10 月 10 日,想象八十多岁时回忆情境。诗群作业"当我老了"。...

  • 经年回首,坚强走过

    冬去春来又一载,岁月走过要坚强。人生没有回头路,既然走过都算数。 在过去的一年里,平淡无奇也好,五彩缤纷也罢,过去...

  • 回首经年,期待未来

    时光总是匆匆 还未等我们缓过神来 又悄悄的偷走了我们的一年 回首经年 我们偶遇在揭职 邂逅在紫峰书斋 从而遇见了你...

  • 回首看你 已是经年

    几乎相同的场景 痛得让我心如刀割 能与我终老的 是不是只有那些回忆 未经雕饰的山路 你不再拉住我的手 我能够捕捉到...

  • 回首经年 展望2018

    时间过的好快啊,一眨眼就到了年底。在过去的一年里过些许平淡,些许不安,社会话题不断,自己的思想也曾激进。可回头想想...

  • 经年后的回首

    无论再过多少年,我都会记得21岁时遇到的那个夜晚,那个害羞的少年。我看着你,就像看到这世界上另一个自己,同样...

  • 风骚榜(2019-10-30更新)

    二十一世纪旧体诗词风骚榜 上榜絮语: 当我老了。 永遇乐 回首经年 作者:振公子 (优诗美地诗友) 回首经年,相交...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回首,经年(上)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sfoc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