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的生活也很快就过去了,眼看就要上学了,大多数上学的事都是该父母操心的,可我上学又是姥姥帮我办的,当时我已经记事了,那个场景我一辈子都不会忘记。
我的户口是在姥姥家,妈妈的也在,妈妈和爸爸结婚后并没有迁户口,也许是因为没有自己的房子吧。但是我的户口为什么落在了姥姥家而不是奶奶家,至今我都不知道,不知道有没有户口必须要跟妈妈这条规定。反正一直到今天我的户口都在姥姥家,即使姥姥不在了。
姥姥不在了,妈妈成为了户主,我与户主的关系也由外孙子变成了长子。时间过得好快,一晃姥姥去世已经快五个月了。家里的变化很大,姥姥的房子租出去了,是爸爸妈妈一手操办的,里边听说住着一家四口人。
前不久的一天晚上,我骑车去了趟姥姥家。不能进屋了,只能在窗户下看着窗户里边。似乎在我的印象里,这是第一次我在自己家楼下站了那么长的时间,凝视着最熟悉的房间。以前都是从里边往外边看,觉得外边世界很大、很好,总想往外跑,现在我人在外边,却想进都进不去。我知道这是暂时的,因为这个房子爸爸妈妈以后老了,一定会搬进去住,到时候我又可以回到最熟悉的家了。
大概在楼下站了半个小时,屋里的人也一直坐在窗边的窗台上看着电视,时不时的会看看我,她应该很奇怪,为什么一个穿骑行服的人一直在楼下站着。我从不曾像她一样坐在窗台上,我也从不像现在的我站在楼下,更没有骑过像今天这样的路线。以前都是从姥姥家出发再骑回姥姥家,现在姥姥家只是路程中的一站。
那一站是我最眷恋的地方,也是我学业开始的地方。既然户口在姥姥家,那么按照规定,我就要在姥姥家附近的辽二小学上学,全名是辽沈街第二小学。辽沈街一共三个小学,我们辽二是最次的,辽一和辽三都不错,可惜就差一条马路,就只能去辽二。不过现在听说辽二又成为了最好的,学校的好坏是看历届学生成绩,不知道这里有没有我做的贡献。也许没有的概率大吧,因为我小学升学考试考的很不好,算是人生的第一次坎坷吧,不过这都是后话了。
我记得那是在八月末,还有一周就开学了,姥姥带着我去学校办入学手续。那时候辽二还是平房,后边由于正在盖新教学楼,所以也没有操场了,只有挨着马路的一条很窄的土道算是操场。那时的学校大门还在东边,我当时个子小,跨过大门还很吃力,还要依靠姥姥的搀扶。
姥姥之前是来过学校的,很熟悉那里的环境,和门卫打过招呼后就带着我去了校长办公室。当时办公室里有两个人,一男一女。姥姥先是带我到男的面前,跟我说:“这是陈校长,问陈校长好。”我很是听话,恭恭敬敬的鞠了个90度的躬,说了声“陈校长好”。然后姥姥又向我介绍了那个女的是张老师,我又重复了一次刚才的动作,说了声“张老师好”。后来这个张老师成为了我第一任班主任老师。
陈校长还有张老师都夸我有礼貌,这都是姥姥教的好,每次姥姥带我出去玩,遇到人都介绍给我,叫我问好,有人来姥姥家做客,姥姥也会第一时间让我问好,姥姥的这个习惯一直延续到她去世。很多人我都已经很熟悉了,每次我都主动问好,但是姥姥由于年纪大了,没有听见,就又让我问好,这个场景在我生活中已经上演了无数次,每次我都有些不好意思。回想起来姥姥只是希望别人称赞下我们家的孩子有礼貌,而我却有些不耐烦,实在是不懂事。
我确实是个不懂事的孩子,不理解老人家的心情,每次还都有理有据的和姥姥辩论,现在我才知道什么对错、什么好坏,于情于理我都错了,我应该多哄哄姥姥,姥姥开心身体也会好一点,可现在知道这些已经于事无补。姥姥走了,不会再回来了。现在的醒悟不知道以后能不能让我的孩子不要再犯我犯过的错误,但是我会尽力去按姥姥的方式去教育他。
之后姥姥很快办完了入学手续,我就在一旁看着,什么话都不说,好像对学校的生活充满了恐惧,好像那时我就知道,上学意味着不能每天都玩了,生活中开始有了压力。
临走时姥姥也不忘让我和陈校长和张老师说再见,我当然又一次表现了下什么是懂礼貌的好孩子。接下来就是等待开学的日子了,那段日子我就开始每天住在姥姥家,姥姥也和妈妈说好了,平时在姥姥家住,周末回妈妈家住,这个习惯一直到平房动迁。
开学的日子很快就到来了,依然是姥姥送我上学,第一件事就是分班,说起来也奇怪,离我家最近,也是和我最要好的小朋友都和我分在了一个班,这让我很高兴,让我忘记了姥姥还在校门外看着我,我想姥姥应该是看我进了教室后才走的吧。
由于学校离我家很近,步行也就5分钟,每天中午都回家吃饭,所以姥姥每天要接我两次,送我两次。就这样上学的生活有条不紊的开始了,也是从那时起我才能记住生活中印象深刻的事,我和姥姥的故事也再不是听姥姥说了。可是我依然想听,依然能够回忆起姥姥讲故事时候的样子和声音,一切都那么的真实,就像发生在昨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