堂姐到南京出差两天,好不容易见一次肯定要约饭。
担心她路线不熟,所以把吃饭的地方定在了她入住的酒店附近。去的路上我还在想这么久没见面了,不知道的堂姐有没有大变样,毕竟这些年看了太多的的“北漂青年故事”。
司机说酒店门口不好停车,于是我就在旁边的一个十字路口选择下车了,走过去大概200米。边走我边给堂姐发微信,告诉她我快到了。等我走进酒店大堂时,看见堂姐正坐在沙发上等我。
堂姐没什么变化,穿一个薄呢子大衣,依然不习惯化妆,只在嘴唇上涂了一层薄薄的口红。尽管微信上聊得热络,可刚见面那会彼此还都是略带点小尴尬的。
南京最近的天气一直很差,尤其到了晚上,厚重的雾霾把一切都笼罩在它的混沌中,无数细小的颗粒在昏暗的路灯光下的漂浮。
因为她入住的酒店附近刚好在进行大面积的小区出新工程,本来繁华的小吃街,才八九点钟就已经没什么开门营业的地方了。穿越了好多根路灯后终于发现了一家火锅店,虽然除了营业员没发现有一桌吃饭的客人,我们还是硬着头皮进去了。
点完菜之后我们还在调侃这家店,没人吃饭不会是因为太难吃了吧。
果然锅底端上来之后我们的语言被证实,确实很难吃。可见人在没有什么好选择的情况下是容易妥协的,捂脸。
吃饭的过程中我们一句接一句的闲聊,谈及了彼此的工作和生活。
念书的时候堂姐的成绩一向很好,可惜不是考试型选手,高考只念了一所财经类二本院校。毕业后去了北京,在舅舅的帮助下进入现在的某国企单位。在外人眼里,说不上风光无限,但只要一提到是在北京上班,又在国企,总是能引来各种羡慕。
我从没有打听别人收入的习惯。一是觉得属于隐私范畴,二是避免尴尬。可这次是堂姐主动提起。
她说起自己在北京的生活现状:公司的二环以内,她租住的合租房到公司很近,5站公交车的距离,但房子是一个一居室改的六个小隔断,一共住了八个人。自己的房间里只能放下一张单人床和一个小桌子,衣柜是放在外面公共空间一人一个格子的那种。
就是这样的合租房,每个月还要花掉她近三分之一的工资。嗯,她的月收入只有三千多。
我没有在北京生活过的经历。
只是看过不少北漂青年和地下室的故事。
还好堂姐的单位有食堂,每天可以省掉两餐饭钱,不然我真的不能想象这样微薄的收入,在北京,怎么活?
聊到我的工作之后堂姐直感叹太辛苦且不稳定,的确,不稳定是我们这个行业的最大劣势。
堂姐比我大一岁,这两年家里人催婚的话越来越紧。我问她有想过回来上班吗,她摇摇头,“回来不知道能做什么。再说,我那个工作比较稳定,进去不容易,也不想辞”。
“慢慢熬吧,过几年说不定就好了,真希望能定居在北京”,她望着窗户上凝结的水汽,满眼迷茫又充满希望地说。我看着她的样子,把到嘴边的话又咽了下去。
我猜她肯定不知道北京的房价多少钱一平。因为上一秒她还在以为全北京的中介都只负责租房子,她只知道北京的房子贵到很多人买不起,却从未想过“定居北京”这四个字究竟要付出怎样的努力。
她还在幻想三千块钱慢慢熬最后能撑起她的安家梦。
她其实明白现状的捉襟见肘,只是不愿意放弃“来之不易”的稳定,她在期盼时间带来美好的结果。
我们都不是别人,无法批判别人正在过着的人生。只是当你真的渴求一样东西时,首先要做的就是不遗余力,而不是只坐在时间的针脚上,虚度光阴,指望那些毫无意义的安稳最后能给你一个什么结果。
想起自己在日记中写过的一句话:总有人觉得某个年龄充满魔力,好像到了那个岁数,很多问题就能被解决。其实不是,你不去主动解决问题,任何年龄到来,问题都并不会消失。
就像小时候我们总盼望着长大,以为长大是一件值得期待的事,可等到真的长大了才知道,长大了依然会有令人沮丧的事。
可我们哭过之后只会更加用力地生活,才算不辜负长大的意义。
所以我是不相信“慢慢熬”这种假话的,你要的东西,只有你付出相应的努力它才会离你更近。我们都不要用哄小孩的话来欺骗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