掐指一算,从今年情人节关闭朋友圈至今,已经满一个月了。聊几句这一个月来的感受吧。
01
和许多做个人公众号的朋友聊过,他们从0到1的粉丝积累都是由自己的朋友圈做起的。写完文章到朋友圈分享一下,再拜托几个朋友互动转发,很快就有了初步的粉丝基础。
方法固然很好用,但在将刚开始写的两三篇文章转发到朋友圈之后,我开始反思。
我写作的初衷之一就是希望自己能够摆脱之前的圈子,重新建立自己的社交圈。若是继续依托原来的圈子做事,岂非和自己的意愿南辕北辙?想明白这件事之后,我就再没有到朋友圈分享过自己的文字。
这么写我也并不怕得罪原来朋友圈的人,毕竟真正彼此关心的朋友早在我最初把推送转发到朋友圈时就已经关注了我,而其他没那么重要的人是不是看得到这篇推送,或是看了之后会怎么想,我无所谓。
02
其实朋友圈带来的常常是焦虑,就像大半年前我发过的一条微博里写的那样:
“朋友圈已经越来越无聊,基本就充斥着三件事:各种晒(晒美食、晒旅行、晒娃);各种鸡汤;各种营销。完全不同价值观的人因为工作或是合作关系将彼此留在朋友圈里,其实大家远没有“朋友”那么亲近。而且也因为这些“朋友”的存在,很多时候发文还要注意措辞,有时倒真不如和微博里的陌生人相处来的自由。”
和最为熟稔的朋友在一起时,完全可以口无遮拦地表达自己。因为彼此间有足够的默契,不用担心一句玩笑话会被对方暗暗在心里记仇。
和陌生人的交集则是另一种感受,无论大家是否身在同一个城市,有怎样的生长环境,大家都是因为某种相近的价值观才会互相交流。不同的生活背景反而能够擦出更多火花。
反倒是那些因为工作等关系经常见面却彼此观念不同的人,讲话时都要在心中斟酌再三,无意间的一句话却可能在对方心中埋下怨恨的种子,事后翻出来还要被批情商低,呵呵。
朋友圈中就存在着大量这种半熟不熟的“朋友”。你一定会有这样的体验:写一条心情还要检查一下会不会得罪谁,删掉一些内容或者干脆默默屏蔽掉那些人之后再往外发,不累吗?
03
还有一种情况,某人发了一条晒(XX)的朋友圈(旅行、美食、恩爱、娃……这里能填入的选项太多了)。这时甭管有没有点开看那些照片视频,先点个赞再说。大家都点了,你不点个赞好像都显得自己狭隘、嫉妒。但问问自己,那些内容Who really cares?
这种由朋友圈中并不能定义为“朋友”的人所带来的社交压力正是我极力想避免的。
04
另一方面,大概很多人都患有一种“****看见新消息提醒,不把那个红点按掉就浑身不舒服”的病。
为了减少发病率,我把关注的公众号降低到了尽可能少。但每当打开微信,里面反复提示朋友圈有新内容时我始终管不住自己想去按那个红点的手。
所以最方便的治疗方法还是直接关掉朋友圈功能省事儿。
05
刚关闭朋友圈那会儿还颇为不习惯,有种难以言喻的不踏实感,总在担心会不会错过一些信息。
不过现在我可以放心地告诉你这些都是妄念而已,真正重要的信息是不会用朋友圈发布的,真正重要的人也一定会通过点对点的方式和你联系。
至于其他人晚饭吃了什么、谁又买了个B·V、在公司和谁撕逼了之类的事情,对不起,我真的不关心。
坦白说,我相信微信通讯录里几百个好友,真正关心我在朋友圈发了什么的人也一定是极少数。而对于那些真正关心我的人,我也愿意真心去维护与他们的关系,而不是这种万年不联系,只有在翻朋友圈时才会想起来的“翻翻之交”。
06
一个月过去了,事实证明我并没有错过任何重要的事情。关闭朋友圈让我更加专注,且不再需要承受一些毫无意义的社交压力。真正重要的人并不会因为关闭朋友圈而断了联系,而那些“翻翻之交”甚至都不会注意到我关闭了朋友圈。
最后,即使你没有关闭朋友圈,也愿你做一个朋友圈干干净净的人。
文章配图:geralt
图片授权基于:CC0协议
End.
网友评论